-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精修2
武汉外国语学校 包小康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联系的普遍性 思考探究1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思考探究2 联系是客观的,那么面对事物的联系,人们是不是无能为力了呢?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下列现象体现了哪种形式的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瞎猫碰着死老鼠。 牵一发而动全身。 3、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 综合探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要当仁不让!”2011年12月25日,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向近1000万武汉市民发出了复兴大武汉的呼声。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做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各种条件。 2.联系具有客观性,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要认识和尊重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在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和创造条件,建立有利于我们发展的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各种条件,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优势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根据条件的变化完善各项建设。 * 1.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2.为什么提到“武汉”就会想到这些事物 ? 你能列举一些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吗? 联 系 例 如: (1)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2)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3)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联系是普遍的,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 小 结: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据新华社报道,一女研究生毕业后求职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并不是女大学生能力不够或水平不高,而是因为她姓“裴”,招聘人员认为这个姓与“赔”同音,不吉利,所以把她拒之门外。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了。 人为事物的联系: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 (1)原因: 直接联系 ————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 偶然联系 整体与部分联系 因果联系…… (2)形式: (3)要求: 全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注意全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及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联系的 多样性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 客观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孤立的看问题 1、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 2、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 普遍性 要求(方法论) 内容(世界观) 原理 试用联系的观点谈谈我们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 2012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湖北武汉时,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李鸿忠书记在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