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文化相得益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与文化相得益彰.doc

教育与文化相得益彰   教育与文化本身就应为一体,因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教育离开文化,就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文化离开教育,就变成无渠之河、无道之车。   江南小县弋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景秀丽,拥有多个世界级、国家级名片的旅游胜地―龟峰,全国单个洞窟最大的唐代天然佛洞―南岩石窟及保存完好的古代书院―叠山书院,自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置县,至今已有1 800年历史。县域面积1 58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场)和街道办,总人口41.5万,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活化石”、高腔戏曲“鼻祖”。位列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首,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弋阳腔就诞生在此,县内至今保存着古戏台50多座。弋阳历代名人辈出,古有南宋抗金宰相陈康伯、与文天祥齐名的爱国诗人谢叠山;近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民族英雄方志敏,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及邵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面对乡村学校渐渐“消瘦”,乡村教育慢慢“弱化”,乡村文化与文明渐渐“遥远”时,我们该怎么办?其实,民族之所以称之为民族,无非血统、语言、文化与文明。同样地,乡村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地域的概念,更是结构的需求。草地、森林、湖泊、湿地、农田、旱地等,是自然环境必须拥有的,当出现结构性缺陷时,就会出现灾难性结果。现在出现的一些怪异性的非正常自然现象,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现在,社会出现道德沦丧、片面追求财富与速度等,同样有着“因”的缘由。面对这种现象,近3年来,全县在教育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一些改善性变化。   师生进入乡村文明,乡村文化进入校园   弋阳是个民风淳朴、乡俗丰富的地方。很多乡镇村庄,每逢农闲岁末,会举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比如打年糕、熬米糖、闹元宵、吃清明、过立夏、祭冬至、赛龙舟、会戏、贴春联等。为了使师生了解本地民俗传统和文化,县各级各类学校编写乡土教材,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植根于乡土文化,把乡土文明的符号和记忆迁移进课堂,让乡土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县逸夫小学、二小等学校常年开设“家校夜话”“家长大课堂”课程,请各行业的家长为孩子讲弋阳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资源,讲弋阳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名人。   弋阳还是高腔戏曲“鼻祖”弋阳腔的诞生地,现今各地依然保留了会戏的传统,让乡村烙上浓浓的乡土印记。每年,乡村举行会戏的时候,万人空巷,成了当地孩子儿时最美好的记忆。每到乡村会戏时,许多乡村学校会组织学生欣赏,对会戏历史和传统进行梳理研究。   每年的阳历新春,县中畈中学、曹溪中学、三县岭中学等会送戏到乡村,邀请家长与师生一起包饺子,与乡村百姓共庆新年的到来。特别是连续两年的全县师生送春联活动及中畈中学的家校大舞台文艺汇演、朱坑小学的家校合作心连心演出、三县岭中学和三县岭陈屋民间文艺协会年度广场舞陪衬汇演,有上万名家长参与其中,深受乡村百姓喜爱。   全县学校因地制宜,把打年糕、打麻籽?@、做立夏?@、打年糕、灯盏?@等弋阳饮食特色文化植入课堂,搬进校园,组织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活动,既能加强亲子教育,又可以让孩子了解弋阳的美食特色和民俗风情。   701小学等学校把教室、图书室、艺术室、体育场所在课余时间向农村居民开放,丰富百姓的文体生活和精神生活。逸夫小学、葛溪中学等学校开展组织师生进乡村、进社区捡垃圾公益活动,共建洁净美丽乡村,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习惯,同创悠然雅致家园。湾里中学、701小学等学校的绿色蔬菜基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劳动习惯。   历来,乡村百姓十分重视“向善”,对长辈讲究“孝”为先,对邻里讲究“帮”为乐。不少学校开展“我给父母洗次脚”“感恩励志演讲”等亲子感恩教育活动,让这一优良传统在师生中得到传承。港口中学的徐佳浩同学因“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小小少年动情演绎照顾残疾父亲、重建幸福家庭的事迹,荣登“江西好人榜”“感动中国好人榜”,入选教育部关工委“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2014-2015学年度指定读本《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丛书。逸夫小学等学校师生的爱心义卖和见义勇为好少年汤思期、环保卫士陈云?Z、卖瓜求学好孩子汪国平、自强不息女孩王欣?h等一批最美少年,让爱心得到传递。   乡村教育对接乡村文明,传播乡村文化的努力实践,让乡村学校成为传承乡村文化、重构乡村文明、弘扬文明新风的主力军和桥头堡。   教育紧扣区域历史,区域传统助推教育   弋阳腔、谢叠山、方志敏精神、龟峰旅游胜地,是弋阳文化的代表。谢叠山,一生志节耿耿,贫贱不移,坚贞不屈;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是弋阳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都让弋阳的文化和历史更加厚重。办好教育,就是要积极地让教育融入当地的发展历史,紧扣当地文化。   弋阳腔是弋阳文化最亮丽的一张名片。为了传承和保护好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