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坡那点儿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家坡那点儿事.doc

武家坡那点儿事   【摘 要】悲剧到底是什么?悲剧是生命之悲的呈现。人生为什么是悲的?神定而已。神为什么让人生悲?神的声音在回响,你无法去回答。敬畏神,甚至惧怕神,这是人和神的关系,也是人对神的态度。尼采从悲走向悲,东方戏剧从喜走向悲。人生本是悲,与其悲,不如喜,这就是《武家坡》的悲剧精神和东方悲剧的态度。尼采与此殊途同归,只是具体的舞台呈现不同。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的诞生;尼采;京剧;武家坡;悲极生乐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28-02   《悲剧的诞生》①是具有颠覆性的美学著作,它的讨论对象是古希腊悲剧精神。这部作品与一般的文论不同,它像一套散文,恢弘大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这种强烈的尼采风格,使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的画外音――“这就是我”。   “悲剧是什么?”尼采在他的第一部作品中,追溯戏剧的本体问题,或者说探寻生命的本体问题。就像合唱只是天地之音一样,悲剧也可能是宇宙之音,尼采从戏剧看世界,这个起点是极高的,视野是极广的。不单纯以剧写剧,所以《悲剧的诞生》是美学著作,却不是戏剧著作,这些看似奇怪的理论恰恰说明尼采在另类中的独树一帜。   悲剧到底是什么?悲剧是人生之悲的呈现。人生为什么是悲的?神定而已。神为什么让人生悲?神的声音在回响,你无法去回答。敬畏神,甚至惧怕神,这是人和神的关系,也是人对神的态度。因此,悲剧的环境是崇高的,舞台不是单纯的表演场地,而似一个祭祀场地,所有人接受上天的洗礼,倾听这可怕的苍音,获取力量。   尼采唤来了酒神,将这种气质表达为“醉”。醉是欢乐的,听到震慑之音。醉也是可怕的,因为接近真相。醉更是极悲的,不是因为死亡本身,而是活着本身。神告诉你,死亡只是一种存在,你死了,悲还在,无法解脱,无法逃亡,芸芸众生就在这悲声里苟且大笑。   观望的背后,是世俗的世界。按照尼采的话说,欧里庇得斯②将身后的世界带进了剧场,人们的观望带有了后天的物质感,所以悲剧走向了衰亡。当悲剧走向衰亡,生命就缺少了仪式,似人丢了灵魂。于是,尼采开始疯狂地批判现代性,批判形式,这就是他的基本思路。   在尼采那里,悲剧是一种本体状态,或者说,是人对神的回答状态。悲剧诗人不是创作者,而是顺承者,与天地完成对话就是悲剧的诞生过程。高尚、内在、原初、混沌,在看清后感到愕然惊叹!悲剧已死,悲剧已死。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悲剧就习惯性的彻底悲。英雄们总是壮烈牺牲!总是一大批强者或者弱者,光荣地死!这是西方人一贯理解悲剧形式的样态!从西方种下悲剧种子开始,就进行了门类性先入为主的二分法,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东方的观众,包括现代观众。   连鲁迅都说,“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③这是一种贴近西方逻辑的阐释方式。但尼采是不屑的。因为这种毁灭不是本体之悲,仅仅是戏剧之悲。中国有句俗话“乐极生悲”,这种从老子时期就开始的关系型辩证,恰恰是东方的眼光,甚至是东方戏剧态度。   什么叫悲?――“乐极生悲”而后“悲极生乐”。尼采没有看到具体的表达,假如他看到了,一定会激动不已。两种表述方法不同,却抵达同样的彼岸。尼采看到的悲剧是从悲走向悲,东方人的戏剧是从乐走向悲。   在中国古典戏剧中,有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以喜看悲”,观众看得很高兴,时不时爆发出笑声,但戏本身却是悲情。京剧《玉堂春》《甘露寺》《武家坡》④等皆属此类。主人公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而东方人却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其喜剧化,笑看悲剧,流泪看悲剧。⑤   在京剧《武家坡》中,薛平贵与王宝钏18年分别终于在武家坡相见,然而双方已无法识别,这种荒诞已然是极大的戏剧性,法国所谓的“秃头歌女”⑥也不过如此。这出戏事态的发展是平和的、生活化的,并且不露一丝痕迹,且融入有序的节奏当中。当宝钏用哑谜的方式向薛平贵暴露身份之后,含蓄的表达引起了平贵的“调戏”之心。戏秋胡、戏牡丹、戏宝钏却是严肃的。平贵绝不是为戏而戏,而是一种控制“喜”的情绪方式。其实平贵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戏之,“调戏”是自然的,却又隐藏地表达,悲喜交织,极度快乐与极度痛苦。所以,《武家坡》的故事从荒诞色彩开始,充斥着另一层深刻的情绪,哑谜、思考、调戏,这些都足以使人在两极情绪间跳跃。   整个调戏过程笑他们二人的插科打诨,笑种种误会与逗趣,悲的是感慨宝钏的愚笨,以及两人青春已逝的爱情。别窑的时候,平贵说十斗米留给你,你等得住且等,等不住就转回相府去吧。宝钏跟浣纱女投河⑦一样果断,她可以因为乞丐的一句话而抛弃全部荣华富贵,为何不能等他18年?宝钏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或者说,等待已经成为她的生活内容。如果最后平贵没有回来,宝钏或许不会怎么样,她可以继续等,就像张氏等王恢一样,“无聊还向梦中寻”⑧。况且宝钏是有盼头和期望的,当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