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docVIP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doc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   摘要: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是国际上公认的萨满文化核心区域的萨满教,它是这种宗教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满族的萨满教相对来说又是北亚、东北亚萨满教的一个主要支脉。今天,萨满教仍然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我国满族聚居地存活着。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宁安市依兰岗满族村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活动的全程考察,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满族萨满教祭祀仪式音乐活动作个案实录及加以分析。   关键词:萨满;萨满祭祀仪式;满族关姓;家祭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169-03       2009年11月19日,笔者赴黑龙江省宁安市依兰岗满族村进行田野考察。期间对“瓜勒佳”氏萨满家族祭祀仪式进行了全程居住式的考察和记录。本次家族祭祀仪式为期两天,第一天(11月20日)进行祭饽饽神其中包括淘米、镇米、打糕;夜晚祭星神 。第二天(11月21日)进行堂子祭,包括拜祖先画像、朝祭、午祭、晚祭;夜晚背灯祭。   一、依兰岗满族村地理文化概况   依兰岗满族村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坐落在宁安城西五公里外的欢喜岭下,西来的牡丹江水沿村南向东北缓缓流过,村北则是当年“宁古塔”通往吉林的驿道。“宁古塔”地区是满洲故地,最早见于《清大事志》标明了“宁古塔”一词启用于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明万历年间称女真人东海窝集部为“宁古塔路”,‘宁古’为满语,汉译‘六’或‘六个’,‘塔’是满语‘特’的讹音,汉译为‘居址’,是指当时宁古塔地区相聚而居的女真六大部落而言。   宁安原名宁古塔,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清政府设立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衙门,位于今海林市旧街乡,巴海为首位宁古塔将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在牡丹江边另辟新址、建新城,将衙门迁到此地,所以这里又被称之为宁古塔新城(今天的宁安)。在建城之前这里就有几个古村落,较为有名气的有觉罗城、牡丹和依兰岗。依兰岗时称小依兰岗,是今天的依兰岗满族村。   依兰岗,是从宁安城向西第三道土岗子之意。当地的满族老人都知道“小依兰岗村”是因这三道岗子而得名。“依兰”汉译为“三”,岗是汉语。“瓜勒佳”氏当年奉旨被派往依兰岗地区养马、牧马,属宁古塔镶蓝旗满洲。清顺治年间此地为宁古塔镶蓝旗第二佐领(二牛录)牧马场。1652年(顺治九年前后),清廷政府准许牧马场居民开垦种田,至1663年(康熙二年),依兰岗牧马场逐渐变成村落。康熙十五年(1676年),其中一部分满人随巴海将军返回吉林乌拉,其余留居于此编入正黄旗。   据笔者调查牡丹江地区诸多满族中有很多姓氏都保持着他们的萨满信仰,也举行家祭仪式。但其中以“瓜勒佳氏”(汉姓音译为“关”,下称关姓)保持的最为完整,并一直以“三年小祭,五年大祭”的方式进行萨满祭祀活动。2007年此萨满祭祀仪式项目成功申报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关姓萨满   有学者认为“萨满”能“晓彻”神意、是神灵的使者、是人神的中介,由此引申为萨满是本氏族的智者,渊博多能的文化人。萨满只是某一氏族某一族姓的萨满,义务的为本氏族服务。   依兰岗关姓称萨满为“cama察玛”,从称呼上分为达察玛、老察玛、小察玛或新察玛。达察玛可称为察玛达,他是全族察玛队伍中的领衔人,由他指挥众察玛完成祭祀活动,培训年轻的小察玛;老察玛是察玛队伍中资历老的人,在祭祀中协助达察玛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小察玛是被选中新学察玛的人。依兰岗关姓认为“察玛”是侍候神的人。   (一)祭祀仪式的组织者   关姓祭祀由家族的族长、达萨满还有几位辈分较高且有威望的长者组成的十余人的家族委员会商讨决定举办的日期、日程安排及对外联络等事宜。   族长(满语“穆昆达”):关君泰   达萨满(“达”为首领、长之意):关云泰   萨满:关家山、邵燕、关君泰、安淑清、张莲凤   (二)祭祀的场所   依兰岗满族文化活动室,是关姓族人的共同财产。共有两间房、130平方米。其中一间70平方米的房间,像“祭祀大厅”,祭祀时搞仪式,可容纳近百人。   三、关姓萨满家族祭祀仪式实录   (一)仪式第一天下午   1.挂草把   11月20日13:30左右,关君泰将“草把”升到了杆子的顶端。“挂草把”象征着仪式已拉开序幕,随后文化室热闹起来,女萨满戴好头花,男萨满换上了蓝色的长衫。   2、淘米、镇米、打糕   用“打糕”祭神,祭的是农神乌忻贝勒,或称乌忻恩都里,是家祭的第一项内容。过程包括淘米、镇米、做糕,最后敬神。有了他的庇佑,才有禾苗茁壮、五谷丰收、牛肥马壮、六畜兴旺。   下午2点,三位头戴粉色头花的妇女在神龛南面的大木槽里淘洗糯米,米淘洗干净后,在中央插上几根麦秸叫做“镇米”。“镇米”的过程中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系上腰铃,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