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总结: 总之,货币政策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多快增长,压缩总需求;财政政策则是直接影响政府、企业、个人的消费支出,压缩总需求,对于治理需求拉上型通胀较为有效。但如果力度和措施不当,必然会使生产下降和失业增加,使社会矛盾激化,因此,除需求管理外,政府还应采取其他措施治理通货膨胀。 (二)供应政策 主要运用刺激生产增长的方式来改善供给。 例如美国1981年从压缩需求和增加供给两方面来治理通货膨胀。 ①削减政府开支,以降低总需求。 ②降低税率,减税可以提高人们的储蓄和投资能力。 ③取消政府对工商界的不必要管制。 ④限制货币量的增长率,压缩总需求。 (三)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指政府采取强制性(法律手段)或非强制性手段(说服办法),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抑制成本推进的冲击,控制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特别是工资的提高。 (1)强制性的工资—价格管制。即是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强制性管制,甚至实行暂时冻结。 (2)自愿的工资—物价指导线。要求将工资与物价的增长率限制在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幅度之内,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 (3)以税收为手段的收入政策。是指政府以税收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来限制工资与物价的增长。 (四)指数化政策 指数化是指将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与生活费用指数(CPI)相联系,一律实行指数化,使各种收入随物价的变动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抵消物价波动的影响,并且可以消除因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分配不公和减弱政府实行通货膨胀的动机。 收入指数化的主要措施有: 1. 债券(存款)指数化 2. 税收指数化 3. 工资指数化 1. 债券(存款)指数化 政府和公司发行指数化的债券(indexed bonds)。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受非预期到通货膨胀的变动的影响,使债券易于发行。指数化以后,投资者所得利息与通货膨胀率一起变化,水涨船高,其经济福利跟无通货膨胀时完全相同。 政府发行指数化债券的同时,银行存款利率也应该指数化。否则储蓄者将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大量取款购买政府债券,影响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 2. 税收指数化 许多税收制度是在通货膨胀率很低的时候建立的。以后通货膨胀率上升,如果仍按原来的税收征税,就有可能违背征税的最初目的。例如调节收入分配、鼓励投资等等。 许多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是按名义收入累进计税的。通货膨胀的结果将把纳税人推到更高的纳税档次因而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并且使税收制度带有多变的倾向。 3.工资指数化 虽然在原则上对各种收入都可以应用指数化方法,但各国实际实行指数化的通常只有劳动收入。这反映了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地位,以及保护劳动报酬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重要性。工资指数化能够减少劳动收入的购买力的不稳定,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数年以前,许多经济学家曾大力倡议这种方法 。 结论: 总之,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其治理的过程也必然会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各个产业部门、各个企业、社会各阶层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因此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治理对策。各国必须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从宏观经济大局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治理,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到整个40年代,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在世界上曾是一个突出的典型。据统计,上海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物价上涨3.68×1013倍(36807亿倍),每月平均上涨24.5%,每年平均上涨近14倍。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存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经济体系中的过度需求面对严格的计划价格管制,于是产生隐蔽性的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后,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几起几落,尤其是1988-1989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分别达到18.5%和17.8%,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却从1988年的11%下降到1989年的4%。 经济体制改革后,物价持续上涨的事实推动了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探讨,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的需求拉上说,中国的成本推动为主说,结构说等。 相关链接: 1.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1980-2009)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6.0 2.4 1.9 1.5 2.8 9.3 6.5 7.3 18.8 18.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3.1 3.4 6.4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2000 2001 20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