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济民族主义情结及民族银行业未来.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民族主义情结及民族银行业未来

经济民族主义情结及民族银行业未来  一、崇洋情结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不仅仅是、而且成为价值趋向。银行业也未能幸免。 几年前一只美国“蛇果”(苹果)标价35元,这种苹果在美国是很普通的,简直不可思议,让人感觉价格标错了。“麦当劳”在美国多开在高速公路旁,供远途的客人歇脚打尖,可是“麦当劳”一来我们这里,可谓鲤鱼跃上龙门。无数少男少女们来此聚会,多少小伙子在这儿请自己的女友。在报上看到,一家的婚宴竟在“麦当劳”举行!一语道破:此乃吃“文化”。很多人把嚼那些垃圾食品当作一种优越的文化,而对自己本民族的产品歧视,文化上自卑。当然,这就是西方新殖民主义思想文化渗透的效果了。当年轻人把情人节、圣诞节当作一个重要盛大的日子,把一束束玫瑰、戒指、圣诞树送到情人、家人的手中时,七夕、端午、清明却日渐被人们淡漠。曾几何时一把金黄色的、紫色、棕色的头发是街头的时尚,咱的头发黑黑的土死了,看见就烦,就差不能把皮肤染成白色、瞳孔漂成兰色……我曾经和我的女儿探讨这些,言谈中透出对我“老土”的置疑让我很是寒心――不经意之间我们原本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已经逐渐被一些无形的东西从意识里驱使。   正是10年前消费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产品带有某种炫耀性的性质,导致当今人们骨子里形成“崇洋的情结”,其实在“洋品”很多时候并非因为质量、性能真的比的好,而是嚼汉堡包、喝“可乐”比起吃米饭、喝茶水来得“酷”、透着进步、演示时尚;身上套几件外国名牌,显得有品位、懂文化;更重要的是那些外国名牌在向别人证明着自己或自己的老爸、老公的地位,当然还有支付能力! 毕业论文 社会分化在我们国家造就了一个富裕的阶级,这个阶级比发达国家的富裕阶级具有更加奢侈的消费倾向,甚至更贪婪、更炫耀。但是,这些新兴的富裕阶级的极其强烈的消费欲望和极其强盛的消费能力,却无助于拉动本国的国内消费市场。原因很简单,富裕阶级不屑于消费国内产品,而是青睐进口产品。这种消费倾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态度,即富裕阶级的优越感演化而成的崇洋情结。富裕阶级的文化态度,使民族、国内产业缺乏需求与消费拉动。而一个社会中最强的消费能力不能引导和拉动本民族的产业,这个国家的民族产业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民族产业只能去适应低消费群体的购买力。 国门的打开使得很多有识之士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去求学,他们不仅仅了西方的管理、技术,而且也“拿来”了西方的各种“文化”,其中的很多人并未能真正理解这种“文化”的真实内涵,也没有能像80年前毛泽东同志那样“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更多的是王明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一切服从共产国际、一切照搬苏联”。更为可怕的是掌握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权贵很多都是这样的出身,代表的是这样的利益。 社会的文化、经济政策、消费取向是由上层(权贵、钱贵)引导的,相对贫困(钱、权)的阶级、阶层,购买力低下、人言维轻,在思维、意识、价值取向上更多受上层引导,因而在精神上同样向往西方,也要得到享受进口品的荣耀。别人开着开着宝马、穿着登西路、打着高尔夫、吃着法国蜗牛……多拽啊。俺家没钱,等中彩票了也风光一把。孩子他爹你看广告上面那个力士洗发露多好啊,下个月发工资了,也给咱闺女买一瓶…..消费力和消费取向的不对称,这恐怕就是假、冒、伪、劣商品盛行不衰的深层的经济及社会心理原因吧? 毕业论文 正是这样的一些人、这样的价值趋向、这样的经济政策导致多数打着支持国货的牌子,私下里却行着“洋为中用“的事实。放眼望去,彩电、手机、电脑、汽车……无数的所谓“国货”背后隐藏着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子,当然也包括日本。,大多数国货的处境其实并不妙,其中手机行业尤其明显。表面看国内手机市场兴旺发达,但个个都是用的“贴牌战术”,核心技术都在人家外国人手中,主要利润也都给了国外。对于这种貌似强大的国货行业,我觉得就算说句“仰人鼻息”也不为过。 更有甚者一些民族产业、企业,是国家、老百姓几乎两代人千辛万苦、节衣缩食的付出将它们培育成长的,曾几时全民动员“储蓄支援国家建设”、“买国库券支援国家建设”,可是面对当外国资本的时候,我们的权贵们缺忘记了这些曾经支援的“下层百姓”,为什么不能“先让利于国人”、“让利于民族资本”?这些所谓的企业的拥有者、负责人到底是谁的利益的代表者?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把产业卖给外国人?卖出的价格是否合理?这正是我们反腐败、实行民主目的之一。一言以蔽之,我们不能将心血、利益让度给那些虎视眈眈企图殖民我们的国家和利益集团,否则那讲引狼入室! 那些支持银行应该坚持将“殖民化”进行到底的观点主要有: 胡祖六(清华大学经济管院教授、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 毕业论文 ü ;首先是补充银行资本金; ü ;其次是增加了公众投资人的信心,确保IPO圆满成功; ü ;再次是移植先进管理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