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高中生物必修2《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共75张
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于种群有何区别? 物种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自然界的不同区域,只有可以发生随机交配、繁衍,使基因能够世代传的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 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 若种群中一等位基因为A和a,设A的基因频率=p,a的基因频率=q , 因为(p+q)=A%+a%=1, 则(p+q)2=p2+2pq+q2=AA%+Aa%+aa%=1 。 AA的基因型频率=p2; aa的基因型频率=q2; Aa的基因型频率=2pq。 2.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 产生更多变异(基因型)、不定向 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改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原因是: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 结果是: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有时无需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生物的进化如此复杂,现有的进化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已经解释的问题还要多。在这些学说中,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理论比其他学说的影响要广泛而深远,它仍然是以后各个方面研究的一个基础。进化理论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它不会停滞不前,它还在发展。 分子进化与中性学说 例: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比较 渐变式进化与跳跃式进化 练习P118 一、基础题 1.C 2.C 3.C 4.不能。因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二、拓展题 1.选择育种、杂交育种 2.个体数目迅速增加 在经常刮海风的克格伦岛上,昆虫一般呈现两种类型:能飞的翅异常发达,不能飞的翅退化。这些昆虫都不易被暴风刮到海里去,因而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试据此分析: ⑴ 此岛上昆虫的祖先存在着个体 , 说明 一般是不定向的。 ⑵ 风暴对昆虫起了 作用。 ⑶ 这个现象说明了定向的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⑷ 凡是存活下来的昆虫都是适应环境的,这是 的结果,而且是通过 来实现的。 答案:⑴ 差异 ;变异 ⑵ 选择 ⑶ 自然选择 ⑷ 自然选择;生存斗争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因为马与驴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没有生殖能力 马和驴是不是一个物种? 什么是物种?P119 什么叫隔离? 1、物种的概念: 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在自然状态 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 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2、隔离: 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 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高山、河流、 沙漠等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 产生出可育后代。 东北虎 华南虎 如麻鸭(上)和孚鸭(下)都是大雁的后代,由于长期地理隔离而没有相互交配,没有基因交流,形成了生殖隔离,现在即使人为让它们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了。也就是说,它们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了。 画概念:将物种1、物种2、种群1、种群2 标在图的相应位置。 物种1 物种2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种群1 种群2 阅读教材P121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 2.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无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 加拉帕格斯群岛不同种地雀形成图解 原始地雀 分布于不同岛屿上(地理隔离) 各地雀种群出现不同突变和基因重组 不同种群间无基因交流 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同变化 各岛屿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向不同方向的进化 长此以往,不同种群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 最终产生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小结: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 种群 地理隔离 小种群 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 新物种 发生改变基因频率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 物种形成 的标志 由此得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在自然界里还存在另一种物种形成方式,它往往只需要几代甚至一代就完成了,而且不需经过地理隔离。例如,多倍体植物的形成就是如此。自然界里几乎将近一半的被子植物和某些栽培作物就是这样形成的。 AABBCC(普通小麦) DD(黑麦) × ABC 配子 D 配子 ABCD (不育) AABBCCDD(八倍体小黑麦) (可育) 秋水仙素处理 例: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定向) 3、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A 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