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讯逼供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中国政法大学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刑讯逼供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准考证号: 专 业:律师本科专业
姓 名:
联系方式:
完成时间:
指导老师: 成 绩:
目 录
一、刑讯逼供概况 2
(一)刑讯逼供的概念 2
(二)刑讯逼供的手段 2
二、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 2
(一)思想原因 2
(二)立法原因 3
(三)其他原因 4
三、刑讯逼供的危害 5
(一)刑讯逼供损害正当程序的价值目标 5
(二)刑讯逼供严重地侵犯了人权并且违反我国基本原则 5
(三)刑讯逼供损害了司法机关的执法形象 5
(四)刑讯逼供易造成冤假错案 5
四、遏制消除刑讯逼供的对策 6
(一)完善立法及各项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遏制刑讯逼供 6
(二)加强执法监督是遏制刑讯逼供的关键 7
(三)加大司法资源的投入 7
(四)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 8
五、结语 8
参考资料 9
注 解 10
浅析刑讯逼供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摘要】实习时,在派出所每天接触着不同形式的案件,2013年6月25日银川市兴庆区某派出所民警在巡逻的过程中,抓获了正在实施盗窃的犯罪团伙,在侦破此案时,由于犯罪嫌疑人抗拒心理,作了无罪供述,接着办案民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了不同程度逼供,但是局领导在审批材料时,以犯罪嫌疑人供述模糊退回,加班侦破案件的民警在补充供述时,由于嫌疑人及相关领导的原因,办案民警用拳脚又对犯罪嫌疑实施了刑讯逼供,最后案件侦破。从机械的接受理论知识,到工作中遇见真实案例,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刑事讯问的了解,搜集了大量的刑讯逼供案例,并查阅相关资料写下对刑讯逼供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的浅显认识。
从对刑讯逼供概念的理解到分析刑讯逼供产的成因及危害,最终到刑讯逼供的违法性、不文明性及执法人员知法犯法的表现,破坏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严肃性。总之,遏制刑讯逼供,需要司法改革,更需要社会改革。
【关键词】刑讯逼供 成因 对策
一、刑讯逼供概况
(一)刑讯逼供的概念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情节严重的行为。虽然我国法律已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但在司法实践刑讯逼供。. 受封建专制官重民轻、权力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封建社会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封建社会里,采用的是纠问式诉讼结构,规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证据之王,甚至还规定没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不能定罪、结案。在一系列证据已经证明该犯罪嫌疑人有罪时,为获取其供述而实施刑讯逼供是自然不过的事了(除非其主动承认)。在封建社会,刑事诉讼的唯一目的就是惩罚犯罪。现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则是以惩罚犯罪为主,兼顾保障人权。在二者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惩罚犯罪。人权得不到充分保障的下,刑讯逼供不可避免。
.受有罪推定思想的影响。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集法官一身,且不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刑事诉讼的开始和推进不取决于被害人和被告人任何一方,这种诉讼制度决定了有罪推定的必然性。因为同一个法官在同一案件的不同阶段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支持控诉又在审判时否定控诉。我国现阶段虽然实行的是控审分离的诉讼制度,但有些司法工作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却抱着“被讯问者就是罪犯”的心理态度,当讯问进行不顺时,对犯罪嫌疑人痛恨不打不招的心态,便实施了刑讯。1.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任何人不能被确定有罪”,只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吸收。我国立法机关立场“既反对有罪推定,也不赞成无罪推定”。我国对刑事案件的处理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无罪推定仍不能被接受。
.无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虽然最高院在对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中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但这我国对非法采集的言词证据不予采纳,事实上,在司法实践中通过非法取证行为获取物证、书证的证明效力。不赞成完全否定间接证据的效力,应视具体的情。
3.现有的侦查监督体制不严密,导致侦查权的滥用,使的犯罪嫌疑人缺乏必要的与国家公权力对抗的合理制衡力。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在此侦查监督中,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条指出,“”。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检察院只对公安机关侦破重大案件才派员到场监督的义务,而对大多数案件的监督只靠诉讼参与人的指控或人民检察院在审理公安机关呈递的案件材料时发现。然而刑讯逼供正是在这“大多数案件”中出现的,而诉讼参与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移动式升降平台安全管理.pptx VIP
- JMP中文版使用指南.pdf VIP
- 供应商供货能力评估方法.docx VIP
- 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4 Everyday Economics Using language教案.docx VIP
- 2025年中国AI智能硬件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docx
- 国开一体化平台04037《人体解剖生理学(本)》章节自测(1-11)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思迅专卖店管理系统8特色介绍.ppt VIP
- 培智二年级生活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docx VIP
- 小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简单版(二篇).doc VIP
- 高中英语词汇3500词(必背)-高中英语必备3500词汇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