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阅读助力历史课堂教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学阅读助力历史课堂教学

史学阅读助力历史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在,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因此,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而从什么角度设计问题、设计什么层次的问题,教师必须要以史学阅读为前提 一、史学阅读,拓宽教师教学视野 课程?俗级员究蔚囊?求是: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针对课程标准,笔者进行了如下阅读和思考 1.李蓉在《从张学良口述看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东北史地》2010.06)一文中指出,按张学良的说法,蒋介石没有下命令让张学良不抵抗,但也没有下命令让张学良抵抗。在对待九一八事变的问题上,中央政府和蒋介石都没有态度吗?中央政府和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的态度和举措,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这些因素对张学良产生了什么影响,张学良没有提及,但仍然是值得研究的 因此,在处理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政策这个问题时,不仅要增加材料,包括蒋介石的态度、张学良的态度,而且要放在历史大背景下去分析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2.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2009)一书中指出,九一八事变,是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发生的。在经济极度萧条的乱局下,人心动荡不安,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势力乘势在西方和东方迅速抬头 3.何杨鸣在《西安事变时期国际舆论新论》(浙江大学学报,2008.03)一文中认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引发了强大的国际舆论。同时,无论是事变之前还是事变之后,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也在极力地争取国际舆论。对西安事变的国际新闻舆论进行客观和深入的研究,能加深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通过史学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还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都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史学阅读告诉我们,观察历史事件要从国际局势入手,中国史不应该只局限于中国,更要关注时代背景、国际形势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史学阅读,不仅为老师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史料,更是拓展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视野,提升了教学设计的高度,真正做到回望历史风云,看当今国际形势的发展,发挥历史的借鉴作用。以《难忘九一八》为例,笔者设计了三个探究问题 探究1日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发动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今日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田中奏折》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认为侵略中国东北的客观条件已基本成熟: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无暇东顾,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张学良率领部分东北军主力在关内参加军阀混战 材料三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日本的打击是沉重的:物价暴跌,生产萎缩,失业增加,工资水平下降,贸易减少。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对海外殖民地的渴望,对亚洲盟主的向往一下子迸发出来 ――改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通过上述材料,重在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历史发展观,一种全球史观。从历史长河中去看待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必然性,从世界形势中去看待日本在此时发动侵略的偶然性 探究2蒋介石为什么推行不抵抗政策? 材料一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 ――1931年9月12日蒋介石和张学良的谈话 材料二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可做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声称“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材料三张学良之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进攻。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 通过上述材料,重在改变学生的惯性思维,指导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更应从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蒋介石和张学良当时想法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更多是站在个人角度,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此处的设计,不仅告诉学生,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有时代背景、重大人物的决策,同时也为后面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解决问题提供铺垫和对比素材 探究3扣押蒋介石后该怎么办? 材料一邓颖超高兴地跑到院子里,和同志们一起,又唱又跳。她和许多同志一样,以为党中央一定主张杀掉蒋介石,替千千万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