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有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有感.doc

读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有感   摘要:《菊与刀》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这本书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本,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本文试从等级制度与耻感文化两个角度浅谈日本文化。   关键词:《菊与刀》;等级制度;耻感文化   中图分类号:T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80-01      “菊”本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没有直接用人们容易接受的字句概括本书的主题,而是巧妙地以“菊花”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作者通过对根植于日本民族的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修养和育儿方式等的考察,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下面我就本尼迪克特《菊与刀》一书中写到的等级制度与耻感文化两点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想。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的第三章以“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为标题。这种“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是日本人对他们所信赖的等级制度的表达。等级制度在日本式极为森严、根深蒂固的一种制度,认等级制度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在他们的日常交往、家庭生活、政治及国际关系的看法等方面都深深带有等级制度的烙印。日本人从孩子时候就进行这种“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自我训练;家庭生活的核心也是以性别、辈分和年龄差距为基础的等级制,妻子要给丈夫鞠躬,孩子要给父亲鞠躬,弟弟要给哥哥鞠躬,女孩不分年龄大小,要给兄弟鞠躬,这种家庭等级制度在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动漫电影《山田一家》中体现的极为明显;此外,等级地位还取决于性别。   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些等级制度才维持了日本社会的稳定,并且已构成了日本社会结构的框架。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者也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等级观以及人们对天皇的绝对遵从,以天皇要将这种“良好”等级制度扩展到国际的名义,实现着他们少数人的自私利益。   《菊与刀》中指出: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罪文化强调自律,耻文化强调他律。罪文化下的人不会顾及他人的评价,但他们会自觉地将社会规则作为自己灵魂的一部分,无条件的遵守,一旦违背了这些规则,他们无需他们评价就会自认有罪,虔诚地忏悔。罪文化下个人总是坚定地做自认为对的事,他们不喜欢自由和个人权利受到他人的阻挠,同时亦不会干涉别人的生活方式,但在耻文化下,人们高尚还是卑贱,行为是否正当,都要由别人评判。来自于他们的评判体系总是相对的,不固定的,这就让日本人缺乏固定的善恶观,而且是时刻以他人的看法为参照,尽可能让自己的行为为他人接受,他们会为他人的好评价倍觉欣慰,为他人的坏评价感到耻辱,他们对耻的敬畏超过了对罪的恐惧,他们用“是不是耻”来衡量他们看到的食物,思考着自己言行。   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知耻不知罪”。不管他对日本耻文化的研究是否尚存在争论,这句评价都极为精确地勾勒出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日本人生活在集体主义之中,生活准绳是迎合世人的“期望”,避免让世人“失望”,把自己的个人要求埋葬在群体的“期望”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知耻”而谨慎的善人;才能为自己的门庭、家乡和国家增光。日本人从小的教育中就潜移默化地渗透着这种“知耻”的教育,如在幼儿需要断奶时,所有的母亲都嘲弄幼儿说,如果要吃奶那就还只是小娃娃。她们会说“:看你表弟,他才是大人哩!他的年纪和你一样小,却不要吃奶”,或者说“瞧!那小孩子在笑话你呢,你已经当哥哥了还要吃奶等等”,用这种讥笑的办法督促孩子早点成人,不只限于断奶。从孩子能听懂说话起,任何场合都用这些方法。    《菊与刀》中谈到的耻感文化使我们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日本就是不为侵华战争认罪。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在许多中国人的脑海里:为什么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那么深重的苦难,在中国实行极其残酷的“三光”政策,一次南京大屠杀就杀死30万中国人,把活生生的中国人用作细菌战、化学战的试验品,却至今不肯承认战争罪行?甚至日本首相还要到供奉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去参拜?而德国却早就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其残害的国家和人民认了罪。本尼迪克特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给出了部分答案:欧美国家属于“罪感文化”,犯了罪的人可以通过认罪来减轻内心重负;而日本则属“耻感文化”,由于强烈的耻感,也使得日本人无法承认自己的失败和否定自己对战争的定性,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