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黏滞血症(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谈高黏滞血症(下).doc

谈谈高黏滞血症(下)   (接上期)五、临床上与高黏血症有关的常见疾病和表现      当前,已知临床上常见的伴有高黏血症的疾病,有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糖尿病的血管病变、高脂血症、恶性肿瘤、慢性肺心病、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静脉血栓形成、某些血液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巨球蛋白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等。   由于高黏血症非独立性疾病,故临床的表现并无特殊性,其表现应视其基础病为转移,所以,高黏血症的主要症状还得视其原发疾病情况而定。大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而血液黏度也逐渐增高,加上老年人多罹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症状倾向,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在这个基础上如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则易导致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高黏血症属于血栓前状态,故对冠心病患者易加重或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而表现胸闷、胸前区压榨性疼痛、心慌、心律失常、休克、甚或心性猝死等。而对脑动脉硬化者则更易于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出现头昏、眩晕、健忘等症状,或导致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引起肢体麻木、瘫痪等中风症状。对眼底动脉病变者,一旦栓塞易致失明。其他,如有心房纤颤的病人或行心脏介入手术和换心脏瓣膜手术后,就要进行抗凝治疗,如伴有高黏血症倾向则更应警惕,加强对它的防治措施。      六、高黏血症的防治      由于高黏血症本身并不是独立疾病,只是体内某些已有疾病的一个危险或不利因素,所以对确诊有高黏血症者,也不必紧张忧虑。防治原则是:(1)防治或消除基本病因。(2)调整和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要合理,高蛋白质、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少吃猪油、肥肉、动物内脏,要低盐、低糖,要戒烟限酒,要多食蔬菜、瓜果、鱼类,保证饮水,最好每天晨起和睡前喝1~2杯水。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3)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高黏血症的药物防治,有鉴于高黏血症多伴随于各种常见的老年病症中(尤以心脑血管病为多),故药物治疗的过程,除了一般性预防药,多通用阿斯匹林外,其他则应根据心脑血管等的具体病情不同,针对原发病的具体病状,分别对待和选择用药。现根据各种药物的主要作用分别介绍如下:      (一)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由于血小板在血栓形成机制中,尤其是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抗血小板药是抗栓中的重要药物。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阿斯匹林――常用的有肠溶阿斯匹林片或拜阿斯匹林,75~100毫克/天,可晚餐后一次服。这是目前预防血栓形成最常用的药物。对有胃溃疡及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者不宜用。   ②潘生丁――可抑制二硫酸苷酶(ADP)激发的血小板聚集,用于防治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25毫克/次、3次/天。   ③硫酸氯吡格雷(波立维)――可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相结合及激发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性,故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心脏介入性冠脉放置支架术后需较长时间服用。75毫克/天,对急性心肌梗塞、外周动脉疾病、缺血性中风等也适用。      (二)主要用于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的药物。      ①巳酮可可碱――是人工合成的甲基黄嘌呤衍生物,有扩血管、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改善血液的流变性、降低血黏度的作用,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闭塞性动脉疾病、糖尿病性血管病。400~600毫克/天,分3次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一般7天。   ②丁格地尔(活脑灵)――能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用量为口服150~200毫克/次,2~3次/天。脑及动脉出血者禁用。   ③氟桂利嗪――为选择性钙拮抗剂,能抑制血管收缩,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能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黏度,保护内皮细胞,有预防血小板黏附作用。对头昏、眩晕、耳鸣者适用,但有嗜睡的副反应。老年人可每晚服一片,5毫克。      (三)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      ①蚓激酶(搏洛克)――是从蚯蚓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的混合物。有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血小板聚集率高的病人。每粒含230毫克,口服,2粒/次、3次/天,餐前半小时服,每疗程4周,可连服3个疗程。   ②尿激酶――为静脉注射用的抗凝药物。多在急症溶栓时由专业医师指导使用。      (四)抗凝药。      ①肝素――有抗凝、降低血黏度作用,可用于防栓和治栓。5000?滋/次,每8~12小时1次,皮下注射,一般预防血栓疗程不超过5~7天,如需长期抗凝则宜过渡到口服抗凝剂或使用低分子肝素。   ②华法林(苯丙酮香豆素钠)――使维-K依赖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显著减少,延长凝血时间。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