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赣剧名旦潘凤霞.doc
赣剧名旦潘凤霞
潘凤霞,一个被共和国开国元勋们和山野村夫所熟悉,一个被无数戏迷所追捧,一个让家乡人引以骄傲的名字。
一个暖意融融的春日,在江西省赣剧团,我们慕名采访了国家一级演员、“潘派”艺术创始人,与北京新凤霞一起被戏剧大师田汉誉为“南北双凤”的原江西省赣剧团团长、“赣剧第一名旦”潘凤霞。
得知我们来意,又是家乡来客,潘凤霞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她的住处泡茶让座。眼前的潘凤霞,绝难相信是位76岁高龄的老人,硬朗的身子,清亮的嗓音,得体的衣着,犀利的谈锋,举手抬足间,透出的是艺术家的气质和风度。随着潘凤霞对艺术生涯的追忆,我们仿佛走进她从艺60年的心路历程。
成长于戏艺门第
潘凤霞原名王凤香,1933年出生在玉山县必姆乡石笋村的一个山村里。父亲王山寿当时就是誉满四乡八村的赣剧艺人。潘凤霞3岁时,父亲不幸因病而故,母亲改嫁一潘姓艺人。继父也是技压乡里,建有“满天飞”私人剧团。聪慧好学的潘凤霞7岁时,便在戏班里学念戏文,9岁登台演出。十多岁就成为戏班子里的当家花旦,在锣鼓击节声中出落成一个扮相甜美,唱功扎实的赣剧新秀。后继父不幸病故,潘凤霞随母在上饶“长春舞台”唱戏、学艺。
百花园中走向辉煌
新中国建立后,文化事业发展很快。在繁荣文艺的百花园中,赣剧承担了繁荣江西戏曲艺术的大任。潘凤霞也随同赣剧一起走向辉煌。1950年,江西省赣剧实验剧团成立,翌年年仅18岁的潘凤霞调省赣剧实验剧团任演员。1953年,江西省赣剧团成立,潘凤霞又调至该团。同年在《梁祝姻缘》中扮演祝英台,连演数十场,场场座无虚席。一曲南词“耳听得更鼓来山外”……更让戏迷们争相传唱。在随后的几年里,潘凤霞演出了大型新派赣剧《珍珠记》、《西厢记》、《还魂记》、《西域行》,均获得巨大成功,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珍珠记》、《还魂记》还分别由天马、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在全国发行。
1957年,潘凤霞主演《还魂记》中的杜丽娘,获得普遍好评。在上海为党的八届七中全会演出,刘少奇主席看后赞不绝口、对曾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陈正人说:“这出戏表演、唱腔都很美,很有诗情画意。”1959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毛主席观看潘凤霞主演的《还魂记》中《游园惊梦》一折时,不仅带头鼓掌,还亲手给潘凤霞题写“美秀娇甜”四字,给予高度评价。
1961年,潘凤霞饰演赣剧青阳腔《西厢记》(上、下本)的崔莺莺,同年夏天在庐山为党的中央会议演出,受到与会中央首长的一致好评。毛主席还与省赣剧团部分主要演员和领导合影留念。翌年到北京演出该剧目时,更是好评如潮。著名作家阮章竞在《光明日报》发表评论《余音三日绕屋梁》,盛赞她的表演和唱腔。香港《大公报》发表《石西厢》一文,赞扬她的唱腔和表演,并撰诗文赞曰:“会真翻作石西厢,胜似当年关董王,演到佳期甜绝处,莺莺今信在南昌。”
1963年,潘凤霞赴京开会,周总理、邓颖超大姐三次请潘凤霞到家里做客。告别时,周总理见潘凤霞穿得单薄,要邓大姐拿来一件大衣,总理亲自给她披上,关切地说:“你是南方人,北京天冷,你穿得太少,容易感冒。这件大衣,你拿去御寒吧,演员不可以冻坏身体呀。”周总理的关怀,令潘凤霞热泪盈眶。邓大姐介绍说,这件大衣是当年重庆谈判时,她亲自给总理改制的,从那时起,这件大衣就伴随着总理,从旧中国走进新中国。潘凤霞知道这件大衣对总理和邓大姐的纪念意义十分重大,回到南昌后,穿着这件大衣拍照作永久留念。后即委托进京开会的领导同志,将大衣送还给了总理和邓大姐。
岁月流逝,时隔近半个世纪的今天,潘凤霞对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赣剧和赣剧艺人的关怀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文革”十年遭灾难
赣剧是一个剧种,对潘凤霞来说,赣剧更是一个舞台。她一辈子情倾赣剧,献身赣剧,有着难以割舍的、铭心刻骨的爱。赣剧是她的命,也是她的魂。为了赣剧,潘凤霞打掉了7个月的胎儿;为了赣剧,潘凤霞将12颗健康牙齿拔掉,换上假牙。她为赣剧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代价。
可是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赣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潘凤霞作为“赣剧第一名旦”,首当其冲地遭到迫害。造反派在密谋剪去她酷爱的长发,知道内情的好心人偷偷地告诉了潘凤霞。潘凤霞为反抗造反派对她的侮辱,立即到照相馆拍下照片留念,果断地自行剪去了长发。接着降临的是,潘凤霞被停职停演,下放劳动,遭受残酷的迫害,长达14年之久。然而,潘凤霞没有绝望,没有泯灭她对赣剧真挚的爱。她坚信:阴雨过后定是艳阳天,总有一天,她要将赣剧唱下去,演下去。
恶梦过后是春天
“文革”如同一场恶梦。梦,终究是要结束的。“文革”过后,赣剧重又焕发了青春。潘凤霞也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她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赣剧艺术的实践和推广,并担任着江西戏曲界的多种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