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情画意的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诗情画意的人生.doc

走进诗情画意的人生   摘要: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工具理性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观念。不少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深受其影响,他们在世俗的利益驱动下,由文学的殉道者变为文学的消费者。金钱的诱惑使得知识分子的骨气奇高消隐于无形,卑微的奴仆形象日渐明朗。然而美籍华人作家刘荒田却不为世俗所染,写心自娱,独抒性灵。即使风雨变迁,他依然坚守着文学的底线,始终在做文学的捍卫者和歌唱者。其《美国小品》的出版无疑成了美华文学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美国小品》;场域;陌生化;价值理性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014-02      一、生活场域,俗中见雅    “作家之难,不在于写,而在于观和思,有孕乃生。荒田的勤,不仅在写。他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乘车、买菜、聚会、闲聊、做工……他莫不在观察、琢磨,我想他梦中也会漂浮许多人物和故事。”他始终在写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吃饭、聊天、买米、等车、晨练、公交车上、给枕边人送饭、带病父赏春、看季节的蜕变、观人事的变迁等,均可作为题材进入他的审美视野。然而,这些寻常百姓的寻常事儿一经他的描摹却变得如此温柔而多情,亲切又陌生。《美国小品》中那些司空见惯的场景,一旦有了作家情感的浸润,瞬间便鲜活起来;那些百无聊赖的琐事,一旦用作家哲学的眼光去看,霎时便深刻起来;那些曾被文人雅士不屑一顾的语象,一旦被作家深情着色,转眼便高贵起来。此之谓“俗中见雅”。可以说刘先生的小品文正像他的名字一样,试图在无人问津的荒原,寻找充满诗情画意的宫殿;希望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建构属于自己的栖居之所。他在情与理的张力场中,选择用诗意的情怀去审视万象。   如《视线之内》,故作生气的恋人,虽然没有依依不舍的话别,却有缠绵的双眸目送;虽然没有“早点回来”的千声叮咛,却有装满万声倾诉的留恋目光穿透窗帘的缝隙。此情此景,虽然没有十里长亭折柳送别的凄楚,却也足以和莺莺、张生的凄美话别相比肩。可是这样优雅的离别,却没有任何经典装饰的痕迹,全是靠了作家诗意的情怀在逡染!所谓“诗意的情怀”不过就是一种审美情愫,它能使人于平凡的事物中见出不平凡,于凡俗的场景中看出高雅的情致,近而将事物“只存在于观赏者心里的美”传达给读者。作者也只有用审美的情怀去观照那些习以为常的对象,才能写出使读者产生审美愉悦的作品,引起受众心灵的共鸣,如此情感的“雅”便遮蔽了场景的“俗”。不知不觉间,作家以其诗意的情怀将雅俗之间的距离消隐。   在作者的心里,一切物象都是那样的富有美感。即使是对贫寒生活的表述,也丝毫不见苦涩的辛酸。煤油灯绽放的“灿烂花蕊”其实不过是冒着油烟味儿的微弱灯光聚成的光束,它比不上真正花蕊的美,但却能唤起羁旅之人的幸福感,给他们爱的抚慰!难怪博克说美是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东西,这就是美的力量在指引吧。这种美的力量使得煤油灯的俗与艺术的雅在作家的精心雕琢下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作者再次于无形之中将生活场域之俗提升为艺术的雅。   二、日常语言:力求“陌生”   有人说,衡量一部作品的优劣有很多尺度。一是看是否反映了不可或缺的生活领域、历史领域,是否具有“形象的历史”的意义,二是看其向读者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思想,三是看其艺术创新程度,是否构成艺术个性和特色。无疑,追求语言的“陌生化”便是荒田先生艺术创作的个性之一,且看――    “天在窗前,伸出手去,抓不住雾。夜色和晨光角力,夜色快输了,在栅栏外的桃树下躲闪。寂寞在身里身外生长着……寂寞在夜里喂了我一夜,把我喂饱了……我低头哭了一阵,为了黎明的使者多情的眷顾。天边有一颗最后的星,是一滴感恩的泪。” 《槛外》   “天”浩渺无边,怎么只会在窗前?“雾”乃是一种气体,何以能抓?“夜色”本如沉寂的死灰,何以言输赢?“寂寞”原是一种情态,如何能充饥?“孤星”向来是黎明的启蒙,何以成为感恩的泪?这些非常熟悉的物象的选择和变形,既是作者的修辞策略也是他追求语言“陌生化”的体现。“陌生化”就是重新唤起人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上的惯常化,它要求人们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以期让人从“自动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领略和发现周围世界的新奇性。尽管这种陌生化的美我们还无法说的尽善尽美,但它确实存在着。“美本身无法表达,我们只能看到语言如何表达美”――    “预约和失约组合的人生,预约是期许,失约是歉仄。预约的是未来,失约时是返顾。预约是沙上的城堡,被光阴的潮水淹没了、摧毁了一座又一座。死去的预约没有尸骸,你只看到一片被岁月浸漫的茫茫。”《约》   “光阴”本为抽象的存在,“城堡”也是虚空的预设,然而这种抽象的存在却可以把预设的虚空摧毁!“茫茫”原本是用作其他语词的修饰语,在此却一反常态做了中心词。然这种喧宾夺主所造成的意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