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赞井冈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沫若诗赞井冈山.doc

郭沫若诗赞井冈山   北山革命烈士陵园      风来桐木岭,人上井冈山。千曲萦公路,群峰卷巨澜。翻身根据地,革命母胎盘。阳光弥六合,红星万古丹。”这是,我国文坛泰斗郭沫若于1965年六七月间访问井冈山时,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   1965年5月下旬,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二首光辉诗词。同年六七月之交,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年逾古稀的郭沫若从广东东江转入江西,先访问了瑞金叶坪、大柏地和赣州,而后从泰和上了井冈山。下山时顺路访问了永新、吉安、南昌、景德镇,游览了石钟山、庐山。随后从九江乘民主轮赴武汉。郭老长途跋涉,不辞辛劳,兴致勃勃,不畏盛暑,沿着毛主席走过的路,跑遍了江西大地,重点访问了五百里井冈,前后17天,写下了诗词22首,这是郭老访问井冈山的观感纪实,是对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的颂歌,也是对革命摇篮井冈山的礼赞。同时,郭老随身携带文房四宝,在访问中每到一地,挥毫作书,有求必应,留下了许多题词和诗篇。今天,郭老的这些手迹已成为可贵的文物和纪念了。   这次访问途中,郭老抒发了对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热爱之情。郭老是1965年6月30日上井冈山,7月1日正是党的生日,身临“挺立罗霄山脉上,纵跨湘赣六邑”的井冈山,他格外兴奋,倾情赋诗,吟出了对毛主席的深厚情谊和对井冈山的火热赞歌:“桐木岭头,黄洋界上,五哨拱宸极。人民共仰,万岁欢呼主席。”浏览中,郭老以毛主席为榜样,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他访问当中,每当听到介绍毛主席、朱委员长和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情况,都感慨万分,时时说,没有毛主席哪有新中国,没有井冈山的道路哪有今天。在参观宁冈茅坪八角楼毛主席旧居时,得知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光辉著作,当听到毛主席当年寒冬腊月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房东的故事,心情激动,在《访茅坪毛主席旧居》一诗中赞道:“解衣推食话当年,主席恩情涌泪泉。池里鲵鱼阶级喻,案头石砚斗争篇。发扬马列争民主,领导工农夺政权。茅茨二坪星二点,神州赖以换坤乾。”其中“鲵鱼阶级喻”是说当年茅坪的农民在山溪里抓了一条鲵鱼(又叫娃娃鱼)送给毛泽东吃。毛泽东问这条鱼靠吃什么为生,回答是专门吃小鱼。毛泽东笑着说:“这是鱼里头的恶霸,我们应当吃掉它。土豪劣绅是人世间的鲵鱼,专门剥削穷人,应当把他们打倒。”此后,毛泽东常用鲵鱼作比喻,去启发和激励农民的阶级斗争意识。   访问砻市红军会师桥时,站在桥上举目远眺,郭老非常称赞毛主席和朱德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的无产阶级战斗友谊。郭老当即写下了“革命风云怒,会师有大桥”、“工农须作主,携手入罗霄”的诗句。对井冈山的美好风光和绿色生态,郭老也是倾注了殷殷深情和盛赞之词。这主要表现在《龙潭》一诗中,他写道:“井冈山上有龙潭,瀑布奔流叠作三。樵径断残成绝境,车工开拓免垂毡。三潭交响千峰静,一井苍穹万木酣。土地归农思雨露,潜龙焉肯锁深岚。”如今,这首诗镌刻在龙潭旅游景点的大门前,供游人品读、回味,使人倍增游山玩水之乐。   郭老在井冈山上参观了毛主席旧居、革命博物馆和黄洋界等哨口后,并不忌年高,还亲临小井龙潭瀑布观赏。当时有的同志考虑他年纪大,劝他休息,他风趣地说:“当年毛委员、朱军长挑粮上井冈,现在坐车观井冈,要多看多学些东西哩!”是的,郭老不是一般的观览风光,他是通过参观访问加深理解和实践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他酷爱毛主席、朱德创建的井冈山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他登上黄洋界,俯瞰群山,心潮澎湃,吟诵着毛主席的光辉诗词《西江月?井冈山》,仿佛自己也在鼓角声中,与红军战士一道组成了人民战争的森严壁垒;他走在当年毛委员、朱军长挑粮上井冈的小路上,凝眸遐想,思绪万千,仿佛自己站在天地之间,视线更加开阔,不仅看到了扶摇直上的云端高路,而且看到中国走过漫长的革命道路。郭老意味深长地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为易,是毛主席唤起工农千百万打出来的啊!他把这种意境融入了诗作《黄洋界》中:“海拔一千六百米,汪洋万岭望黄洋。雄关如铁旌旗壮,小径挑粮领袖忙。五里横排遗槲树,千秋蔽芾胜甘棠。杜鹃今已花时过,百战壕边草木香。”黄洋界海拔一千多米,群峰叠起,山势险峻,云雾翻腾,胜似一片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诗里的“蔽芾”即茂盛之意,“甘棠”即棠梨树,古代有的官员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和住宿。这句诗意思是说,井冈山人民对黄洋界那株槲树,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虽然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它比过去更加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因敬爱领袖人物而及树,说明今天的人民无比颂赞和怀念为自己获得解放和幸福而卓越奋战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郭老在永新县住了一晚。老红军、苏区干部向他介绍了毛主席在永新三湾村进行的“三湾改编”,亲手建立的秋溪乡党支部以及亲自率领红军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