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老汉56载真情守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1岁老汉56载真情守墓.doc

81岁老汉56载真情守墓       1945年8月――1948年11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东北战争中,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洒在了肥沃的热土上。由于战争,很多烈士来不及厚葬,只好委托当地人民掩埋。“也许没有人能够记住你的名字,但是所有人都不能忘却你的功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专门机构,深入民间,至1992年底又新征集到30000余名烈士的基本情况,修建了刻有50000余名烈士英名的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墙。尽管如此,还有一些烈士英名、事迹没有被发现挖掘。本文讲述的就是一位东北老汉和一座解放战争烈士坟墓的故事……    在辽宁省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内的东北解放战争五万烈士碑墙上,最后一个名字是“战东昌”。仔细看去,就能看出这个名字与其他的不同,它分明是后刻上去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位烈士英名和事迹的搜集挖掘得助于一位81岁的守墓老人。    烈士战东昌从1948年就孤零零地长眠在锦州市古塔区五姓村南十二亩地(地名)的丘岭地带。从那时起,一个瘦削的身影就天天出现在那里,悄悄而来,默默而去,添一锹土,铲一丛草,清理一下周围的垃圾,再陪烈士呆一会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56载春秋悄然而去,20000余个日日夜夜的风雨沧桑刻在了他的脸上。守墓人的头发白了,腰杆也弯了下去,但他一如从前,每天都要到烈士墓地来看看,而后才能如释重负般放心地离去。    这位老人叫朱国明。       (一)       故事追溯到解放前的1948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了锦州市古塔区五姓村。解放军没来之前,驻扎在附近的国民党军进行了大肆的反动宣传,各种谣言充斥了老百姓的耳朵:什么见啥拿啥,什么共产共妻,什么欺压百姓,什么烧杀抢掠……本来他们就对解放军这支队伍没有直接的印象,听了这些宣传以后,就感觉到解放军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军队。    25岁的朱国明和27岁的妻子何亚清也和大家一样,处于一种恐慌之中,但他们家中偏偏住进了解放军的一个班共10个人。    10名战士只住了3天,朱国明全家对解放军的印象就彻底转变了。尤其当他们知道这支队伍是由八路军沿革发展而来的,就更加认清了这支队伍。解放军不但不杀人放火、不打人骂人,而且人人都是热心肠,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住进朱家的是解放军二纵队五师十四团八连宣传班,班长叫战东昌,大高个,大眼睛,典型的军人形象,右额有一块疤,那是四平战役时留下的。战班长每天都带领战士们为朱家担水劈柴、扫地扫院,还向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宣传解放军的纲领。当时解放军的条件很苦,穿的都是质地很差的大灰布军装,鞋都是老百姓捐送的“拥军鞋”。细细的干粮袋里放着少量的粮食,最好的食品就是小米面做的“饼干”,那是把高粱米用石磨碾成一半高粱一半米,再煮熟晒干了,就成了战争年代的“饼干”。“解放军净吃饭疙疙!”何亚清小声告诉朱国明。俩人一商量,烙了很多大饼送给战东昌他们,可他们说什么也不要又送了回来。“解放军比国民党军强多了!这是咱们穷人的大救星!”朱国明兴奋地告诉村民们。    1948年10月11日,也就是战东昌他们住进朱国明家的第4天凌晨,战东昌所在班接受上级任务,到敌军阵地作策反宣传。当时敌军在十二亩地驻扎着国民党九十三军某团四连。要攻打锦州,十二亩地是“咽喉要塞”,是敌我必争之地。    天还未亮,战东昌就带着2名战士在向导朱国明和另外一个老乡的引路下出发了。路上,战班长再三叮嘱朱国明和那位老乡:“阵地上危险,别乱跑,听我指挥。”朱国明说:“你放心吧,我们保证听你的!”他们出奇不意地摸到了敌人的阵地前沿。借着炮楼里的灯光,清晰可见来回走动的哨兵。    战东昌手持话筒开始宣传:“蒋军官兵们,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的队伍,是来解放穷苦人的!你们别给蒋介石卖命了!赶快投降吧!我们的政策是宽大政策,优待俘虏!”话音刚落,敌军也喊上了:“共军们,你们赶快投降吧!你看我们穿的是美式服装,手里使的是美式武器!我们吃的是大米白面,而你们吃的喂狗都不吃!哈哈哈……”猖狂的叫骂,激怒了我军的一名小战士,他从地上跃起端枪就要射击,敌人的子弹已经飞了过来,战班长一把撂倒了小战士,一颗罪恶的子弹却穿过战东昌的头部,他的血染红了黑土,染红了黎明。   一颗心脏就这样停止了跳动,那年战东昌才26岁。       (二)       当天早晨7点,朱国明和其他3人痛哭着把战东昌的遗体抬回村里,用自家的一口大柜装了起来。    下午2点,我军发起了冲锋。3点整,十二亩地就被解放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朱国明被任命为五姓村保公所临时负责人,负责打扫战场、统计入帐,并做好我军官兵的入殓工作。他们把烈士的遗体用车拉到锦州市朝阳路,挖了一个大坑,都埋在了一起。    朱国明原来想把战东昌也埋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