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浪-地图是用线条描绘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浪-地图是用线条描绘历史

杨浪:地图是用线条描绘历史   对地理的关注,是一种大尺度的、对事物存在的空间形态的关注,作地图的人是从“天上”看人间的,能读懂地图的人站在地上,胸怀却必须在“天上”。站在地上的杨浪醉心于发现地图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甚至寻觅到诗意。 藏家档案:杨浪, Seec集团副总裁,中国证券研究设计中心媒体管理部副总经理。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当过记者,无缘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有缘喜欢上地图收藏,在他眼中,“地图是用线条描绘的历史,用符号勾勒的现实,用版本积累的震撼,用技术制作的文化”。 和一些人选择藏品前经过精细的策划不同,杨浪和地图之间的缘分来得极为单纯。 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就非常喜欢历史地理―他把对历史地理的爱好称作是“根”上的,进而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地图。大学毕业后,尤其是当兵以后,他对军用地图很感兴趣。那时他喜欢研究军事地形学。在部队,他接触到大量的军事地图,好奇心开始萌发。杨浪说他收藏最多的是与战争有关的地图。他的手里有八路军、新四军、志愿军地图,也有各个解放区、根据地的地图,都是原件,此外还有北洋舰队、日本、国民党军队的地图,而且他成套收藏了民国时期好几个省的地图和整个国境线周边的地图。 不经意撞进一个收藏冷门 上世纪80年代初,做记者的杨浪,常去外地采访。因为当兵长期养成的习惯,每到一处总先买张地图熟悉方位,回到北京又舍不得丢,就这么一直留下来。后来父亲在世界银行工作,来来往往不少地方,自然也带回了不少花花绿绿的外国地图。“于是我们一不做二不休,我管国内,父亲管天下,把足迹所到之处的各种地图尽收囊中。”杨浪地图收藏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有时候,在旧货市场上发现一些地图很有意思,就随手买下。一开始完全是一种爱好,手上图也不多,觉得意义不是很大,后来随着读书渐多眼界开阔起来,发现地图是一种非常好玩的东西,就开始花力气下工夫集中收图。 杨浪“淘”地图最常去的地方是北京的报国寺和潘家园,每个开放日几乎都泡在那里,所以这个圈里谁可能有地图,他都清楚。在他看来,全北京不过有五六家经常有老地图的摊点,而且都会主动打电话给他。 除此之外,杨浪还常参加拍卖会,有点捡漏的心态。几年前,一张1894年的《中日行军要隘图》无底价拍卖,他举牌100元,结果无人竞争。谈到这儿,杨浪得意地笑了,因为这张图,他写出了《一张老图拽出的新闻史》,收在他的书里。 2004年年底,受博客风潮影响的杨浪也“赶时髦”,开通了一个“地图的发现”的博客。在博客中,杨浪依图说史,讲得既有新闻性又有历史纵深感,有网友感叹:什么事你都有图对应,怎么像机器猫?杨浪说,其实我在收藏中始终抱着一种游戏心理,平时的工作很忙,要想不被业务泡成一个枯燥、乏味的人,一定得有一点业余爱好。骨子里又争强好胜,想把业余爱好也搞得不同凡响,于是使劲儿钻进了这个冷门。 地图能读史,亦能读人 “一只脚踏上去,也就是香山到八大处的距离。”这是杨浪在讲解大比例尺地图时说的话,也流露出了他在地图中享受到的纵横捭阖的气魄。 杨浪很较真儿,一张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地图摆在眼前,有多少人能看出其中某一小段的路线竟然是走不通的?他用2000多字的篇幅详尽地指出了某出版社出版的《长征沿线交通图》的多处“粗疏和错讹”。杨浪说,不少错误都是常识性的错误,如图例上的“红二、六方面军长征路线”,而历史上根本没有红六方面军的编制。杨浪说,中国在地图制作方面曾经领先全世界,而现在出版的地图甚至还不如几十年前的老地图。 “我们是把地图当辞书看,特别是今年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候,这种错误实在是不可容忍。我们对红军长征应当怀有敬畏之心,所以对别的地图可以不管,但是对这张红军地图例外,读者是不能欺骗的。”杨浪作为一个读者去见出版社领导,请他们认错。 他甚至发现著名的元代大画家赵孟?\的名画《鹊华秋色图》的题跋里把一座山峰的方位搞错了!杨浪将其还原成平面地图,再与今日的济南地图对比一番。 这种兴趣牵出了杨浪笔下的众多故事:比如荆轲献给秦王的那张地图上究竟画了些什么?林彪在指挥平型关战役中使用的是什么地图?黄继光究竟牺牲在上甘岭的哪个山头上?对于这样的问题或许99%的人都不知道,但只有1%的人会站出来探问。而杨浪,不但是那1%的杰出代表,还是能将这些问题说清楚的更少数人。 发现地图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这正是杨浪醉心收藏的乐趣所在。“我之所以钟爱地图,就因为它是我们理解历史的一个端点。纵使岁月荏苒,纵有千军万马,总不过在人们面前这些布满了线条的纸张上掠过。地图收藏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这些纸张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或者寻找到发生过历史的纸张。”面对薄薄的地图,杨浪拿出抽丝剥茧的功夫,从中发现历史的隐情、疑情。 地图是用符号勾勒的现实 一张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