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球星刘晓红-伤残父亲把我推上国际领奖台
球星刘晓红:伤残父亲把我推上国际领奖台
2004年春节,曾在韩国釜山第十四届亚运会上勇摘金牌的中国女篮中锋11号刘晓红,因接到训练任务,无法回到河南省方城县老家过年。向家中打过拜年电话,刘晓红不禁一阵内疚。想到家中大病初愈的伤残父亲,思绪像断了线的风筝,忽悠悠飘回了家乡,眼前不时浮现出父亲苍老、严厉而又慈祥的面孔……
“狠”心父亲:严厉陪练2100天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方城县券桥乡穷苦农村。父亲刘福生有着1.93米的高挑个头,受遗传的影响,5个姐姐身高都在1.90米左右,惟一的哥哥身高竟然达到2.02米,我们几个走到哪里,都会吸引一串羡慕的目光,迎来啧啧的赞叹声。自幼爱好体育的父亲,在当地著名体育教练孟凡兴老师的支持下,把我们送到了正规训练场,父亲天天陪练,“逼”我们苦练本领。3个姐姐和哥哥相继考入省、市体校,走上了体育发展的道路。
父亲对我的要求非常苛刻,从5岁那年起,我便被父亲早早叫起,开始晨练,下午又要去孟凡兴老师所在的姬庄中学体育集训队接受专业训练,训练结束,已是暮色笼罩。除上课和训练外,几乎没有了玩耍的时间。
我家毗邻省道――郑南公路,这条道路后来成了我们的晨练跑道,每天天未亮,父亲便把睡梦中的我从被窝里“揪”出来,跟着他在郑南公路上一口气跑上3公里,刮风下雨从未间断。父亲参加抗美援朝时身上7处中弹负伤,左眼永久失明,陪跑时,他就像风中的树叶,忽左忽右,飘忽不定。常常是跑着跑着,他伤口的疼痛就愈加剧烈,额头也直冒汗珠,加之年龄的原因,跑一阵就得大口喘一阵气……但为了训练我的毅力,他硬咬着牙坚持着,这一坚持便是6年,总共陪练2100天,双脚量过了6000多公里的柏油路!
除晨练外,父亲还想出了不少土办法,“多管齐下”地训练我的综合素质和投篮技巧。父亲用铁丝拧成了一个圆圈,固定在院里一棵树桩上,还从别人那儿借来一只旧篮球,每天放学后,他都监督我反复练习投篮,雷打不动地坚持着。
为了训练我的双腿弹跳力和暴发力,父亲还忍痛想出了两个苦招――
郑南公路上有一座“八里桥”,桥端是20多级的石阶。父亲把这些石阶当成第二训练场,每天晨跑后,我俩便来到“八里桥”头,父亲用严利的目光监督我往返跳“石阶”,每天早上都必须跳上4个来回,否则,决不下令休息。
父亲还自制了两个1公斤重的沙袋,用布条绑在我的两个脚脖上,每天都带着沙袋走路、打球、长跑、跳台阶,只有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才能解下来。刚开始绑沙袋的时候,脚脖红肿,苦不堪言,两腿疼得上不了床。直掉眼泪的我心里“恨”透了父亲。
连续超常规的训练,使我身体素质和球技飞速提高,在孟凡兴老师竭力培养推荐下,我11岁时被南阳市体校选中。
节衣缩食,只为圆球星梦
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我们几个培养成篮球明星。为了圆这个梦,父亲可谓吃尽了苦头。
为了供我和哥哥、姐姐上体校,家里几近倾家荡产,债台高筑。父母一合计,买来几头小猪崽,整天忙着割草喂猪,猪长大后,换到了一沓钞票,窘迫的家庭才算有了小小的转机。父母还在郑南公路边开了个小饭店,那时消费水平低,一碗素面条卖4角钱,一碗肉面条卖8角钱,一斤油条也只能卖7角钱,忙活一天,只能卖到10元、8元钱。卖饭的钱,父亲1角、5分地捆好,等着我们星期天回家拿生活费。
父亲“吝啬”到了极点,从来舍不得买一根纸烟,酒更是一滴不沾,他和妈妈几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旧衣服洗了又洗,补了又补,夏天还穿着厚重的“棉布衣”,就连贴身的内裤也常是补丁摞补丁,把省吃俭用的钱,都一点点用在我们身上。
14岁那年,在南阳体校老师的推荐下,我准备报考河南省体校,欲求更高一层的深造,但30元的报考费让我犯起了愁。我低着头向父亲说明了报考的想法,父亲满口答应,忙打开钱箱子找钱。箱子打开了,父亲立即收敛了笑容,继而无奈地皱紧了眉头。原来箱子里总共才有9元钱。父亲回过头,正好和我犹豫的目光相撞,他笑着对我说:“没事,我去再借点钱,保证明天不耽搁你去郑州。”父亲踉跄地出了家门,望着父亲的背影渐渐消失,我怔在那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不一会儿,父亲回来了,不知从哪儿借来了11元钱,交给我,叹口气说:“剩余的10元钱我明天一定想办法凑上。”
晚上,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第二天一大早我揣着20元钱,悄悄走出了家门。我是哭着走进方城汽车站的。汽车将要开时,忽然,窗外传来了非常熟悉的声音:“小红,等一等!”隔着车窗,我看到了父亲!他手里拿着10元钱,身后是一辆农用三轮车!原来父亲发现我走后,叫了辆村里的三轮车追了过来。我接过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哭出了声。客车缓缓启动了,车外,老父在轻轻挥手,嘱咐我一路小心;车内,我早已泣不成声,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河南省体校,主攻篮球专业,由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