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震名称确定规则行业标准编制关键技术问题说明.PDF

地震名称确定规则行业标准编制关键技术问题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名称确定规则行业标准编制关键技术问题说明

“地震名称确定规则”行业标准编制  关键技术问题说明  为制定《地震名称确定规则》行业标准,标准项目组于 2013 年 8 月至 2014 年 6 月先后完成了“国内历史地震命名的调研报告”、 “国际地震命名情况调研报告”、“地震灾害快速评估调研报告”、 “地震动图(Shakemap)极震区分析报告”、“台风及其他灾害名称确 定调研报告”和“中国行政区划调研报告”,并于 2014 年 7 月17 日 赴四川省地震局调研座谈,并完成了 “地震名称确定的原则与方法调 研报告(四川)”,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文本草案,现就有关技术 问题说明如下。 一、地震命名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 地震名称应科学地反映地震的基本性质,能够准确地表示出地震 的发震日期、地震位置和震级等基本信息。在地震名称中地名的确定 是以地震台网正式发布的震中位置为准,表示的是地震震源的起始破 裂点。 2.时效性 地震名称的确定应快速、及时、准确,能够满足各级政府地震应 急和抗震救灾的实际需求。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行政区内地震应 在 10 分钟内、东部地区地震 20 分钟内、西部地区地震 30 分钟内发 1    布地震名称。 3.通俗性 地震名称应简短易懂,且不产生歧义,便于使用。地名采用省级 和县级两级地名,省略了地级(地级市、地区、州和盟);当震中位 于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县(旗)时,省略少数民族自治称谓。如“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地名为“新疆若羌”, “云南省双江拉祜族、 佤族、布朗族和傣族自治县”地名为“云南双江”等。 4.衔接性 地震名称的确定以地震台网正式发布的地震参数为依据,与目前 地震台网地震参数的测定能力、运行机制基本一致,不会对地震台网 的日常工作进行较大的调整。 二、国内外通行做法 1.国外地震命名情况 国际上通用地震命名的地名主要用 Flinn-Engdahl 划定的地震 分区名称命名,是不带任何行政色彩的分区方法,给出的地震名称仅 是地理位置的参考。 但遇到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地震时,由政府部门对该地震命名, 如:2011年 3 月 11 日的日本 9.0级地震,日本气象厅给出的名称是 “平成 23 年(2011 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部分媒体称“东 日本巨大地震”、“3·11大地震”、“东北关东大震”等等多种名 称,也很混乱。2011 年 4 月 1 日经过日本政府内阁命名为“东日本 2    大地震”。 2.国内地震命名情况 对 1966-2013 年我国发生的24 个 M≥7.0 级地震和《中国震例》 收集的 187 次 5.0~7.0 级地震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历史地震名称的 确定都是依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的地震参数,这种做法是可靠的。 3.国内相关行业命名情况 目前,我国对一些灾害事件没有相关的命名标准,但各种灾害名 称主要包含时间、地点和灾害性质 3个要素,如“7·23 甬温线特别 重大铁路交通事故”、“3·29 吉林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7·21 北京特大暴雨”、“7·19湖南特大交通事故”等。 三、标准制定的关键要素 1.命名对象 地震命名的对象主要以速报地震为主,但考虑到我国地域差别较 大,对于西部无人区的地震即使震级很大,但地震造成的影响不一定 很大;而对于发生在中东部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水库、 矿山、油田、核电站、高速铁路及周边的地震,虽然震级不大,但也 会造成很重要的社会影响。因此,本标准对震级的下限未做明确限制, 适用于中国及其邻近区域地震名称的确定。 2.依据信息 采用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并发布的地震信息,以及民政部发布的最 新行政区划信息。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境内 5.0 级以上地震的调研认 3    为,采用地震台网测定的地震信息来进行地震命名是可靠的。 3.地震强烈程度的表示 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不同人群对 地震敏感程度也有一定的差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