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作物种植摘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作物种植 粮油作物 粮食作物县内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它粮食作物有大麦、小麦、大豆、蕃薯等 。 水稻。民国23年(1934) 《江西谷米概况》载:上饶县稻谷产量为142. 34万担。(每担108 斤,下同)。28年《江西统计月刊》载:上饶县稻谷产量达207· 36万担。29年以后 ,年产稻谷 在 1¾至200万担之间 。 . 1950年,全县栽培水稻396370亩,稻谷总产121· 52万担(每担100斤,下同)。1957年 栽培500826亩,总产1817946担。1965年栽培631217亩,总产达2365208担 ,超过民国时 期最高年产。1972年栽培807955亩,总产3295092担。1979年栽培676080亩,总产 3586083担。1984年栽培710762亩,总产达4522558担,创历史最高年产 。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素以沙溪、灵溪、皂头、罗桥、煌固等地最高。全县粮食平均单位面积 产量:1950 年 306 斤,1957年 362. 9 斤,1965年 374. 7 斤,1975年 509. 6 斤,1981 年达 635 斤,比1950年增长109.7% 。由于水稻复种面积不断增加,粮食年平均亩产提高得很快,并 创造了不少高产纪录:1982年,沙溪油麻坞村1320亩水稻,平均亩产达1441斤;1984年清 水乡13000亩水稻一季单产跨 “纲要”;石人乡2000亩水稻,秦峰乡5000亩水稻一季单产达 到900斤;华坛山乡1000亩 “汕优六号”平均单产过千斤,清水乡清水塘7亩 “麦稻稻”试验 田,创每亩3149· 3斤的高产纪录。1985年,全县水稻每亩一季产600至1000斤的有19836 亩,1000至1400斤的有109826亩,超过1400斤的有17189亩 。 大、小麦。县内大、小麦种植面积,随水稻丰歉而盈缩。民国24年江西《经济旬刊》五卷 八期载:上饶大、小麦种植64000亩。33年《江西年鉴》十四篇载:上饶大、小麦种植面积仅有 9000亩。1950年以后,种植大、小麦以旱地为主。1957年种植面积最大,达47439亩,以后逐 年下降,1979年仅种26591亩,亩产在100至200斤之间。1986年种小麦18018亩,总产 31986 担 。 大豆。以沙溪、灵溪、皂头为主要产地,良种 “大青丝”豆,曾畅销沪杭一带。民国期间,种 植面积在2万至10万亩之间。县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50年种植 105000亩,占水田面积21· 8% 。1954年种植126415亩,是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多的一年 。 1958年以后,农村大面积推广 “肥稻稻”种植制,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57年仅种8361 亩,占当年水田面积的2% ,1979年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利用旱地和田 塍栽培大豆居多。1986年全县种植10670亩,总产24148担 。 红薯。为大宗粮食作物之一,全县各地都有种植。上泸、黄沙、应家等乡种植面积最多 , 是薯粉生产基地。栽种最多的1957年,全县种植68738亩,以后逐年下降,1986年种植 29496亩,总产74991担(折谷) 。 杂粮。有玉米、高梁、粟、蚕豆、豌豆、荞麦、豇豆、绿豆等。 民国时期,南北山区农民在山地上采用烧荒办法种植玉米,为山区人民主粮。1950年以 后,各地封山育林,禁止烧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79年以后,农民有种植作物的自主权, 种植面积又逐年增加。1986年,全县种植8471亩,总产7000担 。 第 十 章 农 业 ·65 · 高梁历来种植不多,农民种植高梁主要用来制作点心和酿酒。1986年全县种136亩,产 量345 担 。 民国期间。粟是县内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民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民国26 年 ,种粟ΙδΟΟ Ο 2 28 2 8 5 亩 ,总产 4000 担。 年种粟 3000 亩,总产36 00 担。 19 0 至1957年,种粟面积在ΙδΟΟ Ο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