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中见奇 “无”中生有.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中见奇 “无”中生有.doc

“平”中见奇 “无”中生有   浅显易懂是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原则之一。一些课文,尤其是白话文课文和语言自然浅近的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无多少文字障碍,也少语义蔽障。面对言近意浅的课文,很多教师不能力透纸背,教学过程平淡无奇,学生学起来索然寡味。   其实,某些白话文课文与古诗,尤其是名家之作,往往将言外之意、象外之旨,隐藏在看似平淡的语句之中,“迷惑”了一些教师,更“欺骗”了很多学生。   薛法根老师的高妙之处在于,他总能从“平”中见出奇,从“无”中生出有,于无声处听惊雷,巧妙引领学生悄然而至美妙的境界。   笔者结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几篇课文,带读者领略其教学风景之美与意蕴之深。   (一)   《天游峰的扫路人》结尾有这样一段话:“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学生粗略一读,没有什么不明白的。但是,“飞了起来”,却“又悄悄地落回原处”就显得很特别。一般写鸟被惊起之后,总会写它飞走了,而这里却写鸟又落回原处。如此一追问,学生顿时感觉此处写得并不寻常,引发了对言语的推敲和揣摩:此处写宿鸟,一语双关,其实是在写老人。宿鸟惊起又落回原处,因为它们离不开生活的这片竹林;老人早已退休却仍在扫地,是因为他对这座大山的那份情愫难割难舍。这样一来,醒悟的心回寻追溯,豁然开朗。而仅仅这样理解和体会还不够,薛法根老师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往高处“攀爬”,于是追究:这里的“扑棱棱、悄悄地”等字眼还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读来让你有怎样的一种韵律与心绪?句段中的言语音韵之美、情意渲染之美,就这样被揭示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只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作者“我”,另一个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两人虽有两次对话,但都是平淡之语。可正是在这种“平”中,却深藏着“奇”。薛法根老师有一双“平”中见奇的“慧眼”,引领学生发现其中的奇妙――   生:第一次是偶遇,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所以仅仅写了老人的衣着和整体的大概印象:精瘦。第二次是惊讶之后的打量,所以将老人与众不同之处刻画得具体生动。   师:通过这个比较,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心境不同,所看到的人物的外貌也就不同。   生:我特别注意第二次描写,“瘦削、黝黑、炯炯有神”这些词语与第一次的“精瘦”形成照应。   师:你从词语上比较,很好!如果说前面是粗线条勾勒,那后面就是――   生:工笔细描。   师:写人亦同绘画。其中的道理大概是相同的吧!   生:我感觉前后两次作者对老人的态度不同,第一次是萍水相逢的;(师插话:相识)第二次却是深入了解以后的相知了。其中的敬佩与惊讶之情隐含在这些词语里。   师:比如“黝黑”,有感情藏在里面吗?(生笑)   生:有!“黝黑”给人一种健康、强壮的感觉,是一种健美,那就是一个赞美的词语。   生:“黝黑”常常形容人的肤色黑得发亮,黑得有精神,黑得有力量。我看到那些运动员的肤色就是黝黑黝黑的,不像我们白白的。(大笑)   师:如果换成“面色黑乎乎”的,或者“面色灰黑”――   生:(抢话)那就生病了呗!(大笑)   师: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由外而内,由表及里,逐层展现老人的精神风貌,热情、爽朗、豁达、自信,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既不显得很突然,又不显得很虚假。这,就是人物外貌描写的艺术。   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不但让我们发现了语言表层之下的精妙艺术,也看到了学生那双“平”中见奇的眼睛。可是,如果没有薛法根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也就很难拨动微妙的弦音。恰如中国第一篇教育学论著《学记》所言:“君子之教,喻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他不断的诱导下,精神生命产生震动,进而形成自我发现文本内蕴的兴趣与能力。   从智慧出发,深入生命本质的核心部位。   除了上面被隐藏起来的“奇”之外,《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一些人们未识的“宝藏”。如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写天游峰的险峻?为什么“我”是“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足见一般人登上天游峰,该当何其难也!可这位七十来岁的老人,却是“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而且还“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连说了两个“不累”。这除了说明他的身体健康之外,还有一个被隐蔽了的意义,那就是他太喜欢太留恋这个乐园了。他已经退休了,本应在家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了,可是,他却不舍得走,为什么?“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这说明,武夷山太美了!难道只是山水、花鸟美吗?不!还有这里的人,人更美!老人如此,其他在这里生活的人,同样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篇末所言“30年后”的对话,不但埋藏着勃发的激情,还拓展了开花的梦想和生命的意义,让生命有了更高的境界。由此,彰显了“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的至理名言。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