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3月2015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浙江版地理
2015年3月2015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浙江版地理【解析】
?绝密★启用前【学科网学易大联考】2015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浙江卷】文科综合地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学科网大联考命题中心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图2分别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加倍时的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等值线图(单位:℃)和年平均降水(单位:%)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显示A. 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增温不明显????????????B.西北和华北增温幅度最大C. 东部(半)湿润区有干旱趋势????????????D.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最大2. 针对这些变化趋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 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B. 加强水利建设投资,加强节水技术研究C. 挖掘东北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D. 西北地区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2014年杭州市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超9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下图为杭州2001-2011年三次产业产值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杭州市A. 产值由2001年到2011年翻一番????????B. 第一产业逐年递增的趋势明显C. 第二产业产值始终高于第三产业????????D. 第三产业的总体增长速度最快4. 产业产值增大会促进A. 产业结构调整加大??????????B.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 人口迁移方向转变??????????????D. 环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读“有灰霾记录以来浙江11个地级城市灰霾发生总天数和年均灰霾天数”图,回答5-6题。5.浙江省灰霾分布的特点是A. 从沿海向内陆递增??????????B.从南向北递减?????C.呈不连续块状分布???????????D.北部平原高于南部山区6.地处浙闽山地金衙盆地西段的衢州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在整个有灰霾记录的历史时期灰霾天数均较多,原因最有可能是A.森林茂密,不利于灰霾气流消散?????????????B.山区盆地,不利于灰霾气流消散????????????C.人口密集,矿物燃料使用过多???????????????D.经济落后,森林覆盖率低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据此回答7、8题。7.图中A. a点盛行东北风?????????????????????B. b点阴雨连绵C. c点风力比a小?????????????????????D. c、d之间为暖锋8. 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为A. 洋流性质????????B. 地形地势???????C. 大气环流????????D. 太阳辐射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中国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583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371万人。下图1为发达国家历年总劳动年龄人口图,图2为中国历年总劳动年龄人口。据此回答9、10题。9.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速度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快???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C.快???计划生育政策实施????????????D.慢???城市化速度非常快10.针对劳动力年龄人口状况,中国应A.大力鼓励生育?????????????????????B.吸引人口的迁入C.调整产业结构?????????????????????D.遏制人口老龄化下图为南半球某地连续三个月的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该地甲、乙两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8°,甲日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最大值。读图回答第11题。11.甲到乙时间段内,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北印度洋的海水顺时针流动C.悉尼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D.长江流域开始进入汛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第36-37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