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 春秋战国时期,临床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至秦汉,国家得到了统一,医药学本身的发展也要求对药物学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神农本草经》遂应需而生。该书为秦汉以来多位医药学家不断搜集整理,由政府征集,大约至东汉初年成书。全书载药365种,依据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系统、全面、可靠地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学界和民间的用药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经典专著,成为魏晋以下历代研究本草学的必备参考书和经典钻研对象。本书辑选尚志钧、尚元胜校注《中医八大经典全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7月)中有关内容,但对一些神仙、道教思想内容,如“紫苏……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之类进行了删减。 二、《名医别录》 梁·陶弘景撰写了《本草经集注》,该书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新增补药物三百余种,结合《神农本草经》原有药物,共计七百三十作种,广泛收集了汉魏晋以来诸名医在多种《神农本草经》传本中新增药物及(或)新的临床功效。多部早已失传的汉晋时期本草学名著,如的华佗弟子吴普、李当之的《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中(部分)内容即可见诸本书。陶氏将其全面收集整理,名之曰《名医别录》。该书以其疗效确切、内容丰富的价值挤身于经典著作之列,仅次于《神农本草经》,对后世影响广泛而深远。本书辑录了由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中人关药物及论述。限于篇幅,对临床功效以外的内容适当进行了节删。 三、《药性论》 唐·甄权著。甄氏为隋末唐初人,曾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二十岁,以医药名世。该书注重结合临床实际议论药物性味主治,所论甚详,尤以君、臣、佐、使、使用禁忌等资料收罗较多,并多举方剂印证,对临床指导很大,对后世药学家及临床家都有较深刻影响。 四、《唐新修本草》 唐·苏敬、李等编篡。唐代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此时期出现了不少新药、外来药。加之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时值南北分裂,对北方药物载录不全,政府遂命苏敬等修订本草,历经2年修成。本书对唐以前本草进行总结修订,并以图文并茂方式开创了本草著作先河。因该书为首次由政府组织颁行的药学专著,故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对当时国内外医药学界影响较广。流传近三百六十余年,至宋开宝年间,北宋政府以此为基础修篡《开宝本草》,从此《新修本草》便销声匿迹。本书以尚志钧辑复《唐新修本草》和其辑复的《开宝本草》作了详细对照,发现《新修本草》内容及原文基本被《开宝本草》所涵盖,考虑到重复,所以只选《开宝本草》辑录之。 五、《本草拾遗》 唐·陈藏器撰。陈氏鉴于《唐新修本草》多有遗漏和纷乱,遂将遗漏药物收集起来名为《拾遗》,又将纷乱的药物以详审和辨解,称为《解纷》,总名为《本草拾遗》。本书共收载大多来自民间的《新修本草》所漏载药物692种,并根据临床实践将药物分为十类,即后世所谓“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大大丰富了方剂学治方法则,为后世按性效分类药物提供了启蒙,以至唐宋诸家本草名著,如《海药本草》、《开宝本草》、《证类本草》等都有援引本书资料。本书堪称唐代私人本草著作中翘楚,李时珍评本书:“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考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本书选录为由尚志钧辑校《本草拾遗》(安徽:皖南医学院科研科,1983年10月)有关内容。 六、《海药本草》 唐末五代·李珣所著。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较为繁盛的历史时期,陆海贸易、文交流频繁,从而出现了不少从海外传入或从海外移植南方的药物,以香料药物居多。李NFBF2是定居中国的阿拉伯药商后裔,家世以售卖香药为业,故李珣很早就对香味药比较熟悉,广泛搜集此类药物,又因其人擅长文学,所以最终写成《海药本草》,重点论述了香味药物的功能和应用,是唐末五代著名的地方性本草,在本草学史中独具特色。 七、《日华子本草》 目前比较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本书约成书于唐末五代吴越天宝年间。有学者认为作者姓大名明,号日华子,但后世因证据不足,多倾向于姓氏不详。全书共20卷,载药600余种,对药物性味进行了较新颍、详细的论述,并将药性分为温、暖、热、凉、冷、平六类,并对某些药提出一些新的药性。该书总结了唐末及五代时期的药物学成就,记载功用切于实效,作为一部民间本草名著,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齐名,对后世本草学,尤其宋代本草学的继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书辑录尚志钧辑校《日华子本草》(安徽:皖南医学院科研科,1983年月10月)有关内容。 八、《开宝本草》 宋开宝六年,宋太祖诏命刘翰、马志(道士)等九人在《唐新修本草》和《蜀本草》基础上,参考《本草拾遗》,重修本草,最后经卢多逊等定稿,修成《开宝新详定本草》,次年又经李等重校,定名为《开宝重定本草》,简称为《开

文档评论(0)

yang4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3201515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