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族生物产业领跑人陈章良
中国民族生物产业领跑人陈章良陈章良曾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五四”青年奖、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工作者“金牛奖”、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全国科技先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与“世界十大杰出青年”。
陈章良26岁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28岁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教授,30岁获得联合国颁发的“贾乌德”,34岁出任北大副校长,同年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全球最具潜力的100位科学家之一,41岁出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1991年10月28日上午,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贾乌德” 颁奖仪式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七大厅隆重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博士将金光闪闪的奖杯和红彤彤的证书送到获奖者的手上时,全场100多个国家驻联合国的大使和出席会议的世界各国科学家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马约尔博士脱口说道:“中国人能获得这个奖,真是没有想到啊!”年轻的获奖者十分自信而又很有礼貌地回答说:“谢谢马约尔先生。不过,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获得这个奖呢?”说完,他将奖杯高高举起,向评委和大会频频致谢;而后,将自己一副瘦削的脸颊紧紧贴在了奖杯上。于是,在那个一直被西方人所垄断的奖杯上,第一次留下了一个中国人滚烫烫的泪痕。这位为中国、为亚洲第一次争得如此崇高荣誉的年轻人,就是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校长、著名青年生物科学家陈章良
贫穷之乡的“天之骄子”
陈章良,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一个紧傍着大海的小渔村。祖祖辈辈都在海里捕鱼,常年都吃不饱肚子。9岁时才开始读一年级。1978年,全乡100多个考生中他成了唯一的中榜者――被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栽培系录取了。全乡出了这么一个“天之骄子”,在当地轰动了
刚进大学校门时,同学们大都会英语,而陈章良连英文的26个字母都认不全;同学们学外语大都有录音机,他却连个小小的收音机都买不起。学校的饭菜不够吃,木薯和地瓜便成了他大学的主要食物
一天,他从一本英国的《自然》杂志上读到了几篇由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玛丽
玛丽尔顿教授很快回了信,随后还派了一位华裔教授到学校对陈章良进行面试。这位华裔教授与陈章良接触后,对他在艰苦的学习条件下竟能获得如此丰富的知识感到十分惊讶,特别是陈章良奋发向上、追求科学的精神以及他那敏捷的思维和少见的才气,让这位华裔教授十分欣赏。这位华裔教授回去后,把陈章良向美国华盛顿大学作了郑重的推荐,建议录取这位年轻的中国人
1983年,陈章良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和医学部的研究生
率先冲刺攀高峰
“好不容易有机会能够出国学习,一定要好好读书,做好实验,在学习上一定要做得比别人好。陈章良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时暗暗下定了决心
陈章良到美国不久,他便跻身于世界著名生物工程学家毕齐教授门下,并成为毕齐教授的得意弟子
当时,陈章良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的研究课题,与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的几所大学研究的课题一个样。而且,研究方法、路线甚至手段都大致相同。也就是说,他和其他几所大学的研究者们实际上是在同一条跑道上赛跑。陈章良清楚,“我只有甩开膀子,拼命奔跑,比别人动更多的脑子、下更大的功夫,才能在这场竞赛中最先跑到终点,夺得金牌。”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实验室里工作12个小时以上,甚至有时干脆就在实验室里躺上一会儿,然后接着干
1985年,陈章良率先“冲刺”,取得了两项重大研究成果:一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新技术将大豆储藏蛋白的基因转移到烟草和矮牵牛上;二是在第一项成果的基础上成功地总结了这个基因的转化植株及其后代的遗传规律,并成功地作出了证明,提出了其表达的分子模式
陈章良突出的科研成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1986年和1987年,他连续应邀出席了代表当今世界生物学界最高水平的两届国际权威性会议――美国高登学术会议。为了表彰他的成就,华盛顿大学竟提前一年半为陈章良颁发了博士学位证书
力冠群雄夺金牌
1987年1月,获得华盛顿大学生物及生物医学博士学位的陈章良,谢绝了美国几家公司和科研机构的高薪聘请,回到了深深眷恋的祖国。陈章良说:“自己是个穷孩子出身,当时出国时只有一个念头:读完学位以后只是想为生我养我的祖国做些事情。我觉得,在美国的那段生活、那段工作、那段研究,给了我许多有益的经验。如今,好多管理方法都受到在美工作期间所学到的管理方法的影响。”
回国后,陈章良在北大主持了国家863计划中的多个研究项目,他与同事们一起,在北大建成了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自筹建之日起,就以边建设边开展研究的方式高速高效地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特别是在作物抗病基因工程方面开展了研究,为填补我国高科技空白、超国际水平做出了贡献。1991年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