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死者年鉴》研究评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死者年鉴》研究评述.doc

国内《死者年鉴》研究评述   【摘要】《死者年鉴》是美国印第安小说女作家莱斯利?西尔科极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国内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已有涉猎但尚不完整,他们从主题、内容、语言、叙事等多方面对该部作品进行剖析和探究。本文梳理了国内学者目前为止对该部作品进行的研究并指出不足。   【关键词】莱斯利?西尔科 《死者年鉴》 印第安文学   【中图分类号】D635   莱斯利?西尔科(Leslie Marmon Silko)的小说《典仪》(Ceremony)在1977年出版以后大获好评,被评论界奉为文学经典,西尔科也因此名声大噪,一跃成为美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印第安作家之一。十年后,她的第二部小说《死者年鉴》(Almanac of the Dead,1991)在问世之处就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一部美国印第安小说。小说场面恢弘,人物众多,讲述了美洲大陆几百万被白人屠杀了的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亡灵的故事。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死者”的年鉴。   一. 国内学者对《死者年鉴》的主题探究   国内学者对《死者年鉴》的主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究。贺紫茜认为记忆是小说中的重要主题。印第安人的记忆危机主要表现为印第安人对民族?v史的忘却和对传统文化的摒弃。记忆危机导致了印第安人的身份困境和民族意识的丧失。印第安人为保存和传承民族记忆采取三种主要策略:坚守讲故事的传统,依赖记事簿以及运用仪式和圣物。张娟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综合运用后殖民理论和生态批评理论等文艺批评理论系统地分析了死者中的正义主题思想。   而宋薇则认为《死者年鉴》描述的是一个群体寻求正义的集体行为和意识。希尔科在小说中将印第安文化的重建与生态平衡、土地环境恶化、反抗殖民压迫等主题有机结合,杂糅出独特的文化主题。   二. 国内学者对《死者年鉴》的内容探究   胡俊认为《死者年鉴》中表现出一种后现代的地方观。这种地方观强调“地方”的建构性,尤其是“地方”作为抵抗的场所以及“地方”应该打破边界的禁锢。《死者年鉴》揭露了不同的权力力量如何作用于美国国家的构建过程。西尔科呼吁人们应该解放地方从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世界,这也是后现代世界观的理想。张娟则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神圣生命圈、土地、水源的生态非正义的阐述,揭示出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生态非正义。她认为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恢复不仅应当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还必须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李雪梅分别分析了时间和记忆两个小说中的中心意象。她认为在印第安人与西方人迥异的时间观里,时间具有循环性和政治性。在澄清历史积淀的过程中,作者凸显时间政治的当下意义,从而揭示小说时间政治背后潜藏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延续性、政治性和行动性是记忆的三个特性。李雪梅批判了流行于美国主流社会的三种霸权主义历史观:政治否认论、历史记忆缺失症和历史否定论。在澄清历史积淀的过程中,凸显重新表征少数族裔历史的当下意义,从而揭示小说记忆政治背后潜藏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翟润蕾认为《死者年鉴》描述一个极为堕落的美国社会,西尔克将其归咎为对印第安人的暴行所致,并在小说结尾预言印第安人推翻美国统治,重新拥有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作者想要把公正还给印第安人的一种尝试。“希望孕育于土地之中。不管时间如何转换,土地是亘古不变的。它有自己的时间,也只有它有最后的发言权。”赵丽认为“天命论”是美国建国后实行领土扩张时盛行的思潮,旨在使其大陆扩张与殖民统治顺理成章。西尔科以政治语言的形式,预设当今美国社会将朝多民族融合的方向发展,打破单一的白人统治,进一步瓦解“天命论”。   三. 国内学者对《死者年鉴》的语言探究   王建平在《《死者年鉴》:印第安文学中的拜物教话语》中通过对拜物教话语的研究分析多元文化语境下土著部落物质文化身份的复杂性,阐明拜物教已经从原始宗教蜕变为殖民冲突史的物质集散地。这其中隐含着西尔科对历史遗失问题的关切、对物中被删除的历史记忆的关切和对商品拜物教学说的再思考。同时他在《世界主义还是民族主义――美国印第安文学批评中的派系化问题》中指出《死者年鉴》描写了部落传统在殖民压迫下发生的微妙变化,书中象征着部落传统的拜物教的含义变得非常复杂;它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文明冲突的见证和殖民历史的符码,记载着殖民历史、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 多元文化语境下部落物质文化身份的内在矛盾和“传统”的复杂性。   陈许提到在《死者年鉴》中,西尔科插入一本“失传的”玛雅人的预言书中的许多篇章。宋薇认为《典仪》中语言的力量就在小说废除与挪用的张力中体现出来,死者继承这一改造过的语言,用来解构语言本身和语言所存在的世界,取代并肢解主流文化,从而顺利实现转变。口述体与书面语的杂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