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宗元《江雪》与范宽《雪景寒林图》之比较
柳宗元《江雪》与范宽《雪景寒林图》之比较摘要:通过对比柳宗元的《江雪》诗与范宽的山水画《雪景寒林图》得出诗画具有的同一性。一,中国诗与画中的形象都具有典型性。二,在表达意境时运用的虚实对比的手法具有相似性。三,无论诗还是画,对事物的关照绝不是”眼见为实”而是”神思”。中国人对于事物的观照是一种超脱肉体的精神上的洞悉。四,诗画作品都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反映。探讨诗画的同一性,有助于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江雪 雪景寒林图 诗画 同一性
诗、画两种艺术相提并论在中国古代由来已久。晋代陆机云:“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①唐代张彦远坚持陆机的观点且云:“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形;赋颂所以咏其美,不能备其像;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②二人都是从诗画异质的角度论诗画关系。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在《为画人谢赐表》中有言:“乃无声之箴颂,亦何贱于丹青”,将丹青之作喻为“无声之箴颂”,已注意到诗画的共性,但王维的观点并没有引起唐人的普遍重视。宋代以降,伴随着山水、花鸟画创作高潮的到来,对诗画的关系的重新认识成为艺术家关注的热点。晁补之言:“诗传画外意,贵在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黄庭坚言:“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张舜民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明朱存理《铁网珊瑚》引)。特别是大文豪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高论更是把书画的关系形容的如同一体。诗与画似成了两种可以互名的艺术
那么诗与画如此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同一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以同样题材的诗与画的作品柳宗元的《江雪》和范宽的《雪景寒林》来比较,除了题材的相同之外,其中更有很多相通之处的
先来对两个作品进行赏析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所有山川,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没有人的踪迹。一只孤舟,一位老人,独自垂钓。不用细细品味,一幅清旷寂寥的山水画就呈现在读者眼前
再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画面绘群峰屏立,山势高峻,有冒雪出云之势。高山之麓,溪水之滨,以粗笔浓墨绘出古木密林,枯枝老干苍劲挺拔。山坳间村居房屋,隐约可见一人张门而望,仿佛在观赏萧寺雪景。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的如诗景象
如果再细细品读这两个作品,我们就能体会到诗与画之间的微妙联系
一、中国诗与画中的形象都具有典型性
先看两位作者是如何表现雪景的?中国古体诗字数很少,凡用字都凝练精粹,柳宗元这首诗只是用简洁明了的数个形象就概括出了万里江山的银装素裹。所用的形象,“千山”“鸟”“万径”“人”“孤舟”“蓑笠翁”都极具代表性。这简直如同山水画中形象,看《雪景寒林》,“群峰”“深谷”“寒柯”“萧寺”“板桥”“寒泉”所有的形象也具有典型性。从中可以体会到古代诗人画家的高明之处。诗人写景,并不事无巨细的一一刻画,画家画画,也不照搬自然。作品中的形象都是高度艺术化的结晶。仔细体会诗中的“蓑笠翁”这一形象,完全有可能有壮年独钓,但冬季是年岁之末,而老人乃人生暮年,蓑笠翁独钓,才能把这荒凉冷落的景象写的让读者感同身受。再看《雪景寒林图》中的一片寒林,柯枝掩映,寒气逼人,树法是范宽经典的丁香枝。中国诗人在表达诗意的时候会经常运用同一种元素,例如,李白就经常会在他的诗里面写到“月”和“酒”,而杜甫一样也经常写到“月”与“酒”只不过两人描绘这形象时的感受不同罢了。中国画家在画某种形象时,会把自然的物象进行加工,成为一种独特的相似于自然又有别于自然的形象,不像西画是据实描绘,这种中国画独有的程式化造型,和诗里面的典型用词一样,都能说明中国诗画在运用创作元素时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这些典型的程式化造型和词语又经过历史的积淀最终具有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这也是中国诗画为何能够相互交融的重要原因
二、表达意境时手法的相似性
先看《江雪》,诗展示出来的最表层的美,是视觉上雪景的构图。“雪”无疑是诗人要写的重要内容。如何写好雪?是此诗写景的关键。诗人颇具匠心,他以画家的眼光、作画的方法,准确地表现了景物间的存在对应关系:大与小,虚与实,背景与中心。然后,构成了一幅为后人叫绝的雪景画面――寒江钓雪。前两句是画面的背景,是写“大”景和“虚”景。 “ “鸟飞绝”、“人踪灭”是从大雪后的效果,启发读者去想象雪之大。后两句是画面的中心是写“小”景和“实”景。因潇水在严冬不结冰的,才有了披蓑戴笠的渔翁垂钓寒江的这幅画面中心。孤独的渔翁与大雪背景形成对照,因为有渔翁,雪的背景被反衬得更加辽阔、深远。因为有漫天雪景的映衬,渔翁也越发显得生动而有内涵。作者正确处理了各景物的关系,是此诗具有画意的重要原因。所以有人说,艺术是一种关系的表现。更称奇的是诗为写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