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资源因素看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docVIP

从自然资源因素看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自然资源因素看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

从自然资源因素看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摘 要】红水河流域是广西乃至我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该区域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森林覆盖率低,生态承载力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造成这一地区贫困的资源因素之一 【关键词】自然资源;红水河流域;穷困 【作 者】邵志忠,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南宁,530028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XX年划定的全国592个贫困县中广西有28个,其中红水河流域12个县市中占了10个,即:马山县、忻城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南丹县、天峨县、乐业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只有合山市和来宾市兴宾区为非贫困地区 红水河流域多属于喀斯特地貌,闭合洼地、漏斗及暗河较多。峰丛洼地石山区80%的山坡为裸露石灰岩,山坡陡峭,基石裸露,坡度多在45度以上,崎岖的石山连片分布,土地资源十分缺乏,可耕面积不到总面积的5%,而且易旱易涝。由于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但因地表径流少,以及地形地貌的限制,难以形成流畅的排水系统,下雨时很容易形成内涝。另外,由于岩溶发育形成天然的渗漏,加上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土壤保水能力极差,地表难以蓄水。尽管石山区的地下水较多,但埋藏深,很难开发利用,地表水奇缺,下大雨要么成为内涝,要么雨水很快蒸发,所以,易旱易涝成为这一地区的一大特点,人畜饮水困难亦因此而生 (二)资源特征 1、土地资源 广西是中国主要的岩溶发育区,红水河流域地区素有“九石一土”之说,石山分布面积为435.4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4%,是广西比较特殊的土地资源类型 在红水河流域土地总面积中,山地、丘陵占四分之三以上,其中石灰岩山地占38.53%,遍及14个县、市,忻城、合山、河池、武宣、来宾、马山、都安等县市的石山面积均超过本县市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从少数民族分布看,红水河流域壮族分布区域较广,居住分散,有的居住在各县河谷及丘陵地带,有的生活于石山地区,各县情况不一,以居住在石山地区为主。大化县瑶族主要分布在七百弄、板升、江南、雅龙、六也5个乡镇的喀斯特石山区。巴马县瑶族主要居住在西山、东山、平洞及所略、那社、凤凰、那桃等乡镇山弄中。都安县瑶族分散居住在全县比较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南丹县的瑶族、苗族、水族,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苗族、彝族、仡佬族,天峨县、忻城县、马山县、合山市、来宾市兴宾区的壮族,也多分散居住在当地的石山地区 根据专家学者研究,石山主要有三种类型: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也称残峰平原)。峰丛洼地特征是峰丛基座相连,石山高大,山峰成丛,山峰密集呈簇状、塔状,洼地呈锅底状封闭,镶嵌于峰丛之中,俗称弄场。洼地底部多为二三十亩耕地,有的仅几分地,土层厚度在0.5-2米之间,为该地区最重要的耕地。孤峰平原在峰丛区内或峰丛与峰林地过度区内,由于构造断裂的作用,使岩石破碎,更易于溶蚀,形成一些狭窄且较为笔直的谷地,谷地面平坦,溶蚀的平原覆盖土层较厚,有的覆盖土层薄,地面开阔。峰林谷地套布于孤峰平原外围,其特点是山石如林,或断或续,多分布于河流两侧,峰林由泥盆系和石灰系石灰岩组成,海拔多在400-600米之间,峰林间有谷地分布,山峰一般无连座,或连座低于峰顶相对高度的二分之一。山峰多呈锥形、圆柱形、马鞍形。谷地可分为无规则的、开阔的、条形的。①在以上三种石山类型中,孤峰平原对于农民而言,生产条件较好,是岩溶区农业最发达地区,其次是峰林谷地,而峰丛洼地则是九分石头一分土,生产条件十分险恶。广西属于峰丛洼地类型的石山区有21个县市,其中珠江中上游红水河流域占了9个。可见,珠江中上游红水河流域石山区土地资源条件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石山地区贫困的主要外在因素之一。 对于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土地资源丰富程度研究,可以判断当地的土地资源与贫困的关系。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为例,农晓春、韦小妮、陈秋华从生态承载力角度分析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总和。他们选取了大化县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从中计算各类型土地的人均拥有量,再乘以相应的产量因子,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就得到了按世界平均生态空间计算的人均生态承载力 。列表如下: (上表参照及引用农晓春、韦小妮、陈秋华《喀斯特山区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为例》、《大化瑶族自治县概况》数据制作) 按万元GDP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大化县1996年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是3.55km2,XX年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是2.33 km2。对资源承载力的需求有所降低,但是还远高于全国2.037 km2的平均水平。生态赤字仍然分别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