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院最后一位见证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宫建院最后一位见证人

故宫建院最后一位见证人一 单士元(1907―1998)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中的老实人。老老实实治学,老老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半个多世纪来,他是这样走过来的。他常说:“我半个多世纪都在故宫。故宫博物院的院龄,就是我的工龄。”实际上,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成立前l0个月,他就已在故宫工作了 辛亥革命后一直住在故宫后半部的清逊帝溥仪,1924年11月5日被逐出宫。当年12月,单士元就和北京大学一些教授、同学来到故宫,参与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公私物品的工作。当时,他18岁,是北京大学史学系的旁听生。邀他到故宫参与清点工作的是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主任、著名教授沈兼士。“故宫,处处有历史,随地是文物。”沈兼士这样嘱咐他,“在故宫,要对一砖一瓦、一殿一宫都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它,认识它。” 1925年10月10日,以故宫为院址的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后,单士元就一直留在故宫,连续工作了近70个年头,成为我国闻名的清史专家、文物专家和古建筑学家 二 单士元的第一专业是明清史。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他继续在沙滩北京大学学习,专攻明清史和金石学。听课的时候去学校,没课的时候在故宫工作 初进故宫博物院,他在张继、沈兼士先后任馆长的文献馆工作,仅仅整理清代军机处档案兼编《史料旬刊》等3种刊物,就整整工作了8年 清代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八年(1730),终止于宣统三年(1911)。每天经办大量名目繁多的文件,逐日封存一包,每半月合成一大包存档,称为“月折”包,180多年间从未间断过,因而积累下来一批数量十分可观且又最机密的清代档案 这批档案,原来存在故宫方略馆。民国3年(1914),被北洋政府国务院接管,移存于国务院集灵囿楼上,十几年间从未整理利用过。1926年1月,故宫博物院根据理事陈垣的建议,致函国务院,要求收回这批档案,整理利用,编辑成书。经当时国务院总理许世英批准,于1926年1月28日由单士元等人运回,贮存于故宫大高玄殿内雷坛殿东西配殿。文献馆随即调集人力进行整理。他们清除尘垢,理顺散包,分类编目,写签编号,撵码上架……工作十分繁重艰巨。馆长沈兼士、著名史学家陈垣,以及年轻一代的档案工作者单士元、张德泽等人,自始至终参与了其中的编目、整理工作 1929年2月,易培基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开始编辑出版与故宫业务有关的期刊、丛编及其他出版物。单士元参与编辑以发表清代档案为主的《史料旬刊》、《文献丛编》、《掌故丛编》。这些出版物至今为研究中国史,特别是研究清史的学者所珍视 文献馆一方面大量公布清代档案,一方面向史学界和各界学者专家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前来查阅档案,摘抄利用。于是,单士元在整理档案、编辑书刊之外,又增加了一项接待任务――为来访的学者专家介绍清代档案内容,协助他们查阅史料。七八年间,他亲自接待并为之提供档案史料的学者专家就有吴蒸绍、妙丹法师、蒋廷黻、顾廷龙、陶孟森,商鸿逵、刘半农等人。在接触中,他加深了和这些学者专家之间的友谊。其中很多人都成了他治学道路上的老师及写作上相互蹉商的至交。也就从这时起,单士元陆续写了不少有关明清档案的文章,如有重要考证价值的《档案名称渊源初探》、《清代档案释名发凡》、《清代题本制度》,《清代奏事处考》、《清帝起居注》、《清代实录考》等 1936年,中国图书馆博物馆协会在青岛召开成立大会,单士元在会上宣读了《清代档案释名发凡》一文。这是他针对当时查找、利用清代档案的学者专家日多,每每苦于档案数量过大,类别繁多,茫茫然无从下手的现状,因而提出建立档案目录学的设想,以及重视档案释名的问题。这个设想颇为远见卓识,会后,故宫文献馆即把档案释名列为整理工作的一个环节,使档案工作又提高了一步 单士元在档案方面的著作奠定了他的档案专家、清史专家的地位。从1930年起,他先后受聘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中法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任教。解放后,他又受聘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讲《中国档案史》 三 单士元的另一个学术专长是中国建筑史 他不是学建筑的,只是在北京大学上西洋史课时,受到一位教授的激励,才立志涉足这个领域 那位教授讲:“中国建筑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惜的是,外国人写的世界建筑史中,从来不提中国建筑艺术,因为他们不懂,也因为我国在国际上地位低,更缺乏专门研究建筑的人才,因此被人瞧不起……” 从此,单士元在钻研明清史、金石学之外,开始涉猎中国建筑学。他从清代档案和文献中搜集有关中国重要建筑沿革、布局规划等史料,在北京地区对著名古建筑、古园林进行调查,同时对照紫禁城内的各类建筑,对比研究,每有所得,即随手写成札记发表 1929年,朱启钤在北京创办了第一个研究中国建筑的团体――中国营造学社。从国外归来的建筑学家梁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