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境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和创新问题浅探
边境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和创新问题浅探
[摘要]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壮族居民在世代生产劳作中积淀了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历史性变迁,如何做好传承与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弄岗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者简介]唐华清,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广西崇左532400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XX年综合考察时的12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近59.25万平方米。有林面积10285.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8%,是广西全区覆盖率最大的保护区之一。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保护区早在1990年前划清四至界限,并于1990年6月取得国有林权证书。保护区土地全属国有,一直以来没有被征占现象,无山林纠纷和采石挖矿现象,也无病虫害和火灾发生,动植物生存状态良好
2.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传统生态文化的属性
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传统生态文化缘于农耕文明的稻种农业经济基础,属于“那”文化的范畴。“那”或“纳”,即壮、傣、布依等民族语言中的“水田”之义,“那”文化是在长期的水稻种植历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南方农业文化形态。“其内涵包括稻种、生产工具、加工工具、灌溉设施、肥料等物质文化;稻种的选择培育、播种、耕种、灌溉、管理、收割、储藏、加工等行为性文化;生产习俗、禁忌、祝祀及对天象、土地、雷雨、江河诸自然物的崇拜及安土重迁、重农轻商等观念性文化;同时还外延及与之相适应的居住形式、饮食习惯、岁时节日、语言词汇等方面”,是壮民族等繁衍变迁、踏过灾难的不断成熟的心智的反映。它具有延展性,为壮民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壮民族不可离开的精神家园
3.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
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的土著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劳作的历史中,积淀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生态文化,概括起来主要有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及制度层面三个层次,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以“那”为依托的生产劳作文化。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壮民族先民摸索出了一套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相适应的农耕型生态的“那”文化生产方式,即稻作农业文化。保护区气候炎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雨水多以地表径流或地下渗流的方式汇入江河,所以,这一地区江河密布,溪流交织。江河两畔和山岭之间,分布着一片片面积不等的平坝、弄场或三角洲。其土层较多深厚,肥沃湿润,加上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有利于开辟为耕地,适合各种亚热带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种植,具有发展稻作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在一些壮族聚居地尤其是在坡地、山地较多的地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梯田稻作农业,壮族人称为“那”。这些地区山岭绵延,丘陵起伏,坡陡沟深,海拔较高,所以人们只能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台阶形的梯田,用土或石垒成梯级状田埂,用以拦蓄天雨和固定土壤肥力。梯田虽小,耕作不便,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植被面积,防止水土流失,这与亚热带山区自然生态系统是密切吻合的。如此巧妙地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系统,是保护区壮族先民生产实践的结晶
二是“干栏式建筑”的家居文化。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壮民族的居住方式和居住文化模式与多山的地理环境和“那”文化相适应。壮族人通常定居在依山傍水的田峒边,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关于干栏式建筑,保护区内的壮族也称之为“高栏式”建筑。历史上保护区潮湿多雨,蛇兽横行,干栏建筑的上层离开地面数米,干燥通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能起到防潮、防蛇、防兽、防洪的作用。正如《旧唐书“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虱,人并楼居,登楼而上,号日干栏。”房屋骨架用木料构成,有上下两层,下层架空,用于围养牲畜,堆放农具杂物,既便于看管家畜,积累肥料,又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建筑面积;上层用木板铺成楼面,同时用木板分隔成小间,架设楼梯供人上下,是一家人饮食起居的地方,形成“牛猪畜其下,上以自处”的合理格局。房屋采用竹木结构,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盛产竹木,因而能够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此外,干栏式房屋通常在较高的坡地上建筑,不占或少占耕地,这就体现了壮族人对自然生态的认识、顺应及合理利用
三是与上述两种文化形态相适应的生态伦理观念。包括朴素的图腾崇拜思想、敬畏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适度开发的发展观。保护区壮民族至今保留着树神崇拜、水神崇拜、石头崇拜等原始朴素的自然崇拜观念。这些素朴的思想意识,积淀成淳朴的生态观念,导引着人们保护生态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量。比如位于保护区范围内的龙州县武德乡陇呼屯有一棵千年古枧木,被人们称作“枧木王”,当地人就奉它为树神,对它顶礼膜拜,每逢年节,村民们必备丰盛的祭品,到树神底下以极高礼数烧香祭拜,祈求树神的佑护,盼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品质 课件.pptx VIP
- (完整版)幼儿唐诗三百首全集-幼儿唐诗全集.doc VIP
- 化学成分植物性天然香料的39课件.ppt VIP
-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培训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5年隧道换拱施工方案.doc
- 《插秧歌》教学课件.pptx VIP
- 9、Biscuit Meets the Class Pet小饼干狗英文原版绘本.pdf VIP
- JB∕T 6723.2-2014 内燃机冷却风扇 第2部分:塑料冷却风扇技术条件.docx VIP
- 江苏省南京市求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英语10月月考试题.docx VIP
-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设施要求.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