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联合循环机组辅助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设计.pdf
浙 江 电 力
30 ZHEJIANG ELECTRIC P0WER 2007年第6期
联合循环机组辅助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设计
Economic Design of Auxiliary Cooling Water System for
Peak-·load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丁雁湘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14)
摘要:以半山发电厂 9F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为例,对机组的辅助冷却水系统配置进行分析研
究,使其与调峰机组运行方式相协调,并能经济安全可靠地运行。
关键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冷却水;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M62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81(2007)06—0030—03
近年来国内通过技贸结合捆绑招标,引进 环冷却水系统通过水水热交换器为闭式循环
了当前国际上技术先进成熟的9F级燃气轮 冷却水系统提供冷却水,开式循环冷却水来
机,所组成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功率已达到 自循环水系统。子系统间相互依存,可很好
390 MW,热效率高达56.7%~58.5%。9F级 地满足机组正常运行的要求。但作为调峰机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是目前热效率最高的 组日启夜停,系统配置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发电机组,在国外主要承担基本负荷,但由 (1)根据联合循环机组在电网中的作用,
于天然气资源和价格等国情,在国内该机组 一 般承担调峰任务,普遍按两班制运行,日
普遍作为调峰机组按两班制方式运行。频繁 启夜停。按全年运行300 d、机组典型日运行
启停对机组的效率和能耗等都会产生不利的 14 h计算,全年累计运行小时数为4 200 h,
影响,创新地进行系统辅机配置,以适应机 停机小时数为 3 000 h。机组停机后,为便于
组日启夜停的运行方式,减少停机过夜、盘 下次能快速启动和最大限度地减小对机组寿
车的系统电耗,更有效地发挥其高效环保的 命的损耗,机组需要连续盘车,全年运行天
优势,既能提高电厂在电网中的竞争力,也 数中约42%的时间处于停机盘车工况。调峰
是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机组典型日平均运行负荷曲线见图 1。
本文以半山发电厂 9F级燃气轮机联合循 (2)停机后,因为机组内部部件冷却需要
环机组为例,对机组的辅助冷却水系统配置 较长时间,必须投入盘车使转子温度均匀,
进行分析研究。
1 机组辅助冷却水系统特点分析 , 、I
f 、 、 \
联合循环机组辅助冷却水系统是指为燃 f I
f \
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余热锅炉及其 \
附属机械和辅助设备提供运行所需冷却水的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VC#2008的银行本息还款测算程序的设计与实现.pdf
- 基于Verhulst反函数预测模型的柿竹园矿地压灾害预测预报.pdf
- 基于Visual Basic与RS232串行通信的温度监测系统.pdf
- 基于VPN技术实现煤气化集团网络互联整体安全的构想.pdf
- 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新华书店销售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pdf
- 基于Web Service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设计.pdf
- 基于WebGIS的数字土地博物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
- 基于Web和Pro/E的零部件设计重用系统研究.pdf
- 基于Web服务的LonWorks网络与Internet网络的集成.pdf
- 基于Web的答疑系统的教育信息挖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