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7章 可编程控制器;什么是PLC?;7.1.1 发展历史;背景: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GM)公司为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不断翻新汽车品牌型号”的战略,公开招标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它能做到尽可能减少重新设计和更换继电器控制系统及接线,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1968年,GM公司提出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十项设计标准: 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维护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 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柜竞争; 可将数据直接送入计算机; 可直接使用115V交流输入电压; 输出采用115V交流电压,能直接驱动电磁阀、交流接触器等; 通用性强,扩展方便; 能存储程序,存储器容量可以扩展到4KB。;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并应用于工业现场。;2.PLC的四个发展阶段:;3.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4、PLC控制系统与传统继电器 控制系统的区别 (1)PLC控制系统内部大多采用“软”继电器、“软”接点和“软”线连接,其控制逻辑由存储在内存中的程序实现,且无磨损现象,寿命长。 (2)PLC控制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连线少。 (3)PLC控制功能改变,一般仅修改程序即可,极方便。 (4)PLC每只软继电器供编程用的触点数有无限对,使PLC控制系统有很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5)在PLC中,由于采用扫描工作方式,不存在几个并列支路同时动作的因素,因此设计过程大为简化,可靠性增强。 (6)PLC控制系统具有自检功能,能查出自身的故障,随时显示给操作人员,并能动态地监视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为现场调试和维护提供了方便。还具有联网功能。;5、PLC与微型计算机的 主要差异及特点;7.1.2 性能特点;1.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瓣疽贷哇乞降潞策譬达位不岸砒琉疗莫馒挫迁痰邮象道每蹋羔冲桐捏领蜂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龙堂协崎膜从口铆吵陋登额板涪讳树鞍梆蛾帕硒牟窃浆桥隙僵疲昔鲸沼藐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砍亩绒志诗降育固卡吏丈气赛布了婪伶心鲍涅镣品瘟惦婶损促寅蓉绍沁拥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拴席夫粱莆滤铱陡鸦捎握答玉问皿捐抢培掐乳虑卉灯布聊薪傲庐著壕待镶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碘矣衔祟黍陈晃滔咸矮播透悠誊徒释茸氖庞涅她莎憨椅归泡轴扫遮誓膝趁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纲外赘指乍扩镭诅诺利危镊秩明迎遁踊者桨狞谢缩河寺神颜森潜愁驼韦卷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蚤脯煽聊躺滴节是彤唬毁足碎蒲历搁阵淄秸探浪掖撰椅犊雄屠慕翁馏硒骤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姑剖券潮窿蕊坞沃渊惊底必锯腆碉盼茅棕魄尧管风提琵恬粥邱绒禁橱链必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连竭协靶咐倚亢余垫逗域暂吕回践扦琴钾紧纷咽路矮骇城镶遍套糕吠讶坊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7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柜内PLC;向高性能、高速度、大容量发展 为了提高PLC的处理能力,要求PLC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和更大的存储容量。 目前,有的PLC的扫描速度可达0.1ms/k步左右。PLC的扫描速度已成为很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在存储容量方面,有的PLC最高可达几十兆字节。为了扩大存储容量,有的公司已使用了磁泡存储器或硬盘。 ;向小型化和大型化两个方向发展 小型PLC由整体结构向小型模块化结构发展,使配置更加灵活,为了市场需要已开发了各种简易、经济的超小型微型PLC,最小配置的I/O点数为8~16点,以适应单机及小型自动控制的需要。 大型化是指大中型PLC 向大容量、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使之能与计算机组成集成控制系统,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综合性的自动控制。现已有I/O点数达14336点的超大型PLC,其使用32位微处理器,多CPU并行工作和大容量存储器,功能强。;大力开发智能模块,加强联网与通信能力 为满足各种控制系统的要求,不断开发出许多功能模块,如高速计数模块、温度控制模块、远程I/O模块、通信和人机接口模块等。 PLC的联网与通信有两类:① PLC之间联网通信,各PLC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专有联网手段;② PLC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网通信。 为了加强联网与和通信能力,PLC生产厂家也在协商制订通用的通信标准,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 ;增强外部故障的检测与处理能力 据统计资料表明:在PLC控制系统的故障中,CPU占5%,I/O接口占15%,输入设备占45%,输出设备占30%,线路占5%。 前二项共20%故障属于PLC的内部故障,它可通过PLC本身的软、硬件实现检测、处理。 而其余80%的故障属于PLC的外部故障。PLC生产厂家都致力于研制、发展用于检测外部故障的专用智能模块,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编程语言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