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资料 卫生微生物学 1、报刊及网上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科技新闻; 2、参考书: (1)王秀茹 预防医学微生物及检验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李影林主编 中华医学检验全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汪谦主编 现代医学试验方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郁庆福主编 卫生微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3、参考杂志 “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 第一章 绪论 卫生微生物学的历史沿革 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重点) 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卫生微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卫生微生物学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我国我军卫生微生物监督机构 我国我军卫生微生物法规及条例 第一节 卫生微生物学的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一、启蒙时期对病原的认识 《周易》、《山海经》、《礼记·曲礼》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 古埃及使用防腐技术保存木乃伊 中国夏朝发明造酒、凿井、筑城 罗马禁止城市葬人,规定清扫街道 明朝万历《山西通忘》: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 二、试验卫生微生物学时期(17~19世纪) 微生物的发现:1674年,荷兰人莱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放大266倍,能看到微小生物。 对微生物的卫生学认识:1847年,匈牙利人西莫威斯在他的教学医院里采用石灰消毒病室,因传染病死亡人数减少一半。 微生物学科形成:19世纪后半叶,法国人巴斯德和德国人科赫创建了微生物学 巴斯德的成就 ① “巴氏消毒法”应用于各种食物和饮料消毒; ② 发现并根除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拯救了丝绸工业; ③意识到许多疾病由微生物引起,建立了微生物理论。 科赫的成就 创用了固体培养基,从环境和病人标本中分离纯化培养和鉴定细菌,为病原体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三、现代与近代微生物学时期 卫生学学科的形成: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巴斯德和科赫的影响下形成了 片面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②从正常微生物群、微生物生态学、微生态角度审视和研究微生物。 ③ 1919年,耶鲁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分别设立卫生系。 ④1920年,莫斯科成立国家科学公共卫生研究所。 ⑤1929年,我国设立卫生部;1932年,卫生部设立中央卫生设施试验处,从事微生物、疫苗等公共卫生研究。 卫生微生物学学科的确立 20世纪是微生物学进入快速、深入发展的时期。随着化学、遗传学、生物学、免疫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技术、PCR技术等的应用是微生物得到极其迅速而深入的发展。微生物分成了很多分支学科。 细菌学、 真菌学、 病毒学、 藻类学等 第二节 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各种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内环境)的致病规律及其防治手段的研究。 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 microbiology):研究与人类健康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微生物(致病和非致病的)在人体外环境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的科学。 研究非致病菌(NPM)的意义 NPM是地球上微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量99.9%),两者同时存在,研究NPM必须要研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规律; NPM和PM可以相互演变; NPM常用作PM的指示代表; NPM很多具有可降解有害物质的作用; NPM是食品变质的原因。 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消长规律 环境因素在微生物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研究卫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和方法 研究和制定卫生微生物标准 研究利用微生物解决卫生学问题 1.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消长规律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不同环境的消长规律 不同环境中的种类分布 不同环境的生存能力 不同环境的致病能力 2.环境因素在微生物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3.研究卫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和方法 检验的目的:对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来源分析 检验方法: 浓缩(提高检出率) 免疫学(增强特异性) 各种标记(增加能见度) 分子生物学方法(增加准确度) 4.研究和制定卫生微生物标准 为卫生微生物监督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5.研究利用微生物解决卫生学问题 微生物检测环境污染 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Ame test)检测污染物的致突变性; 发光细菌检测污染物的急性、毒性。 微生物治理污染-环境生物技术 第三节 卫生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卫生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致病微生物,个体,病因。 卫生微生物学:微生物(致病、非致病微生物),群体,预防。 卫生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的区别 2、卫生微生物学与环境微生物学(有交叉)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自然环境微生物以预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