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A非A检验法.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感官A非A检验法

“A”—非“A”检验(A not A test) 傅俊杰 袁日甫 注:n11—— 样品本身为“A”而品评员也认为是“A”的回答数 n22 ——样品本身为“非A”而品评员认为是“非A”的回答数 n21 ——样品本身为“A”而品评员认为是“非A”的回答数 n12 ——品本身为“非A”而品评员认为是“A”的回答数 n1——第一行回答数总和 n2——第二行回答数总和 n31 ——第一列回答数总和 n32——第二列回答数总和 n3——所有回答数 例:一种新型鲜味剂与味精 问题:一名产品开发人员正在研究用一种鲜味剂来替换某调味料中目前用量为0.5%的味精成分。前期试验表明,0.1%的该鲜味剂相当于0.5%的味精,但是如果一次品尝的样品超过1H,由于该鲜味剂鲜味的后味、其他味道和口感等因素,就会让人感觉到某些异样。要了解这种新型鲜味剂和味精的调味料是否能够被识别出来。 项目目标:确定0.1%的该鲜味剂能否代替0.5%的味精。 试验目标:直接比较这两种鲜味物质,并减少味道的延迟和覆盖效应。 * * 1.概念:在感官评定人员先熟悉样品“A”以后,再将一系列样品呈送给这些检验人员,样品中有“A”,也有非“A”。要求参评人员对每个样品作出判断,哪些是“A”,哪些是非“A”。这种方法被称为“A”-“非A”检验法。 2.适用范围:目的也是为了判断两种样品中是否存在感官差异,特别是不适于用三点检验或二-三点检验时。比如对于有强烈后味的样品以及可能会从精神上混淆品评员判断的复杂性刺激的样品间进行对比时,适合此法。 也适用于品评员的筛选,如检验品评员是否能从其他甜味料中辨认出一种特别的甜味料。 3.品评员:一般10-50人,试验中每个样品呈送20-50次,每个品评员可能收到一个样品( A或非A )或两个样品( A与非A ),或连续收到多达10个样品,视品评员生理心理状态定。 4.试验过程:与三点检验相同,同时向品评员提供记录表和样品。样品随机编号随机呈送,使品评员无法察觉A与非A的组合模式;一般规则如下:①品评员必须在试验前获得A与非A 样品;②在每个试验中只能有一个非A样品;③在每次试验中,都要提供相同数量的A与非A样品。 5.方法特点:该方法是成对比较检验的多次应用,但较成对比检验比较法,该方法可同时比较多个样品,焦虑较高,特别适用于评价具有不同外观或后味的样品,也适用于确定评价员某一特性的灵敏度。 6. 结果处理:卡方检验 A—非A检验问答卷 试验指令:试验前先熟悉样品A与非A,记住其口味。然后从左到右依次品尝样品,在品尝每一个样品后,确定其是A或非A,在表格中其编号后相应的位置打钩并用水冲洗你的味蕾,两个样品检验间隔1分钟。 说明:你得到“A”与“非A”样品数是相等的。 A—非A检验 姓名: 日期: 样品类型: 样品非A □ □ □ … 样品A □ □ □ … 编号 --- --- --- … 样品序列号 1 2 3 … 结果分析与判断 n3 n32 n31 累计 n2 n22 n21 “非A” n1 n12 n11 “A” 判别“A” 非“A”的回答数 “非A” “A” 累计 “A”和“非A”的 样品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