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我国全面治理长江序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我国全面治理长江序曲

新我国全面治理长江序曲1952年6月XX年批准的,标志着新中国全面治理长江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不是没有争议的,不少人心存疑虑,还有一些人明确反对。到1954年,面对XX年洪水给湖北省造成了很大灾害,尤其是荆江大堤的祁家渊堤防垮掉一半,幸亏当时水退了,才避免了溃堤和长江改道的重大灾害。但是当时的险象,却让人难忘 1950年,长委会召开中南防汛会议时,李先念到会并讲了话。他问林一山,你是打过仗的,荆江的问题怎么办呀?出了事可不得了!林一山回答,我们正在研究找一个地方建蓄洪区降低荆江水位,保障荆江大堤安全。李先念问:你的方案选在哪里呀?林一山说,在公安县有一片湖区(当时人口还比较少,只有十六七万人)可以开辟分蓄洪区。李先念说,这是天大的事,你们可要抓紧啊!会后我们就到公安县查勘 1950年,长委会报送了荆江分洪工程初步计划,经中南军政委员会与湖南、湖北两省共同研究后,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政务院批准了荆江分洪工程 按照工程计划,首先要把荆江大堤加高加固,然后在荆江南岸修建一个9XX年常德地区专员柴保中同志专门向中央写了报告,认为建设荆江分洪工程,相当于在洞庭湖区人民头上顶了一盆水,倒下来可能要出大问题。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也说林一山出了个坏主意 周恩来在接到柴保中的信后,找到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问中央已经批准的事情,水利部为什么迟迟不动?又给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打电话,问为什么把中央的指示置之脑后,必须赶快抓紧 1952年2月XX年成立了荆江工程处,闵耀庭任处长,并在沙市盖了荆江大楼。长委会派设计组,由设计科长曹乐安负责。南线大堤由湖南省负责,开始荆江分洪区围堤加固设计施工和荆江大堤的加固勘测设计,长委会的骆锡涛在技术上负总责,长委会一批行政干部也参加,进行各项准备工作。1951年,林一山率领长委会大批行政和技术干部乘“利江轮”查看荆江分洪区,并和荆州专员张海峰商量工程安排。同时,长委会加紧进行勘测设计工作,由展孟利率领测量大队对各项建筑物及分洪区进行了测量。规划设计工作也在武汉全面展开,当时还派曹乐安带队到治淮委员会参观了解治淮工程,特别是润河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1951年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张含英与规划委员会主任须恺、工务司司长刘钟瑞视察了荆江分洪工程准备工作,并到工地现场进行指导 荆江分洪工程设计完成,经水利部审查定案后,我曾和文伏波详细研究施工详图,每张都认真地看 1951年是荆江分洪工程紧张准备的一年, 长委会大部分的干部(无论是行政干部还是技术干部)都聚集到荆江分洪工程的工地上来,这也是对长委会一次很大的实战锻炼。林一山主任、何之泰副总工程师和我在总指挥部,就住在沙市市政府。主要的行政干部,蒋怀玉在太平口负责组织器材,陆孝仑具体负责砂石料供应。主要的技术干部雷鸿基和杨贤溢、王咸成在北闸,曹乐安、龙燕在南闸。科技队伍一分为三,分在进洪闸、节制闸和堤防三个地方 1952年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开工。30万军民和技术干部齐心协力,日日夜夜奋战在工地上,整个工程只用75天便基本完成 在荆江分洪工程兴建过程中,毛主席的题词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周总理的题词是:“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特别是周总理的题词,对解决两湖地区有关江湖关系的多年积怨,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工程完成后,按照林一山提出的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毛主席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的精神,对荆江分洪工程进行总结。由我执笔,林一山作仔细修改,完成了《学习(实践论),总结荆江分洪工程的经验》和《学习(矛盾论),总结荆江分洪工程的经验》两篇论文。前者强调工程师要想真正地成长,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长本事。后者讲的是水利工作者在工作中特别要重视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两篇文章登载在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后来印成了小册子,由中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长委会内部的全面技术总结 荆江分洪工程建成以后,争论并没有就此结束。中南局当时有一位同志代表反对意见,与林一山争论得很激烈。长委会内部的一些行政干部和技术干部也对荆江分洪工程持有不同的看法。外界甚至说毛主席上了林一山的当,修的荆江分洪工程是一个无用的工程 在这种背景下,水利部派出水文专家王祖烈、华士乾等,专门到长委会来算水账。长委会的杨绩昭、唐日长、沈克昌、沈清濂等参加了这次算水账的过程。研究结果是没有发现水文规划有重大问题。随后李葆华副部长到长委会检查工作,指示长委会要抓紧研究丹江口工程,及早准备开工 中南局也在李雪峰主持下召开会议,指示要对工程进行全面总结 1952年,长委会组织全面总结荆江分洪工程。总结工作由我主持,尽管当时主要的技术人员如何之泰、雷鸿基等都没有参加。但我们对每一个问题都力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