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免死金牌――金书铁券.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免死金牌――金书铁券

明代免死金牌――金书铁券明代金书铁券,是青海省档案馆的“镇馆之宝”,XX年3月经国家档案局审定,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由此,明代金书铁券,不仅在档案界声名日隆,而且成为全国历史文化界广为关注的一件档案文化瑰宝。 (一) 何谓铁券?铁券,亦称“铁契”。铁券,作为封建帝王颁赐功臣授以优遇和免罪特权的凭证文书,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它由古之“丹书”演变而来,自汉至明历代沿用。它以铁为之,便于久存。唐代为安抚节度使而颁发的铁券,明确规定有重罪皆赦而不治。券分左右两通,一颁功臣,一藏内府。如功臣或其后代犯罪,则取券合之,推念其功,予以赦减。据有关书籍介绍,我国存世铁券实物有四件:一为唐昭宗颁赐铁铁券,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二为明英宗天顺二年 (公元1458年) 赐右军都督李文的铁券,青海省档案馆收藏;另外两件则是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 颁赐朱永的铁券,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青海省档案馆收藏的明代李文铁券,形状恰如一块黑色的瓦片,呈弧形含腹鼓背,系生铁铸成,体积为:左右长37.5厘米,上下宽21.2厘米,厚0.25厘米,重1.3公斤。凸面为正面,镌有明英宗皇帝诰命制文,每字大1平方厘米,阴文嵌金,金书灿然。全文从右至左竖向排列,共XX年岁次戊寅三月戊子朔越十八日乙巳 皇帝制曰:国家于武臣之有劳绩者,必封爵以贵之,此报功劝能之圣典也。尔右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文,负资忠义,秉志纯良,将略素闲,战功克著。兹朕复位之初,受以边防之寄,因胡虏之侵犯,遂克敌以成功。顾兹茂勋宜隆恩典,特封尔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高阳伯,食禄一千石。仍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外,其余若犯死罪,免尔本身一次,以酬尔勋。于戏!爵禄有加,用尽报功之义;忠勤不替,方资事上之诚。朕既不忘尔勋,尔亦毋忘朕训,往励尔节,益懋徽猷。钦哉! 铁券的凹面正中镌有 “若犯死罪,禄米全不支给”竖排一行,共10个字,面对的左上角镌一“右”字。整体看,铁色如墨,字迹完整,字体为颜体楷书,遒劲端庄,实为一件有着548年悠久历史的珍品档案 (二) 李文金书铁券承载一段特定的明代历史。了解和研究李文铁券形成的历史背景,必须要追溯明史中“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两大事件。李文所处年代是明王朝统治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明正统元年 (公元1436年),只有19岁的英宗朱祁镇登上皇位。此时,朝政大权旁落宦官王振之手。正统七年 (公元1442年)王振私毁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的禁止宦官干预朝政的铁牌,专横盛行,朝纲不正,民间疾苦不闻,政治腐败,明王朝的势力日渐衰落。其时,瓦刺部落日渐强盛其上层对中原虎视眈眈,明正统14年(公元1449年) ,瓦刺军大举进攻明军。王振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一意孤行,挟明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明军行至今河北怀来县土木堡时,遭瓦刺军的袭击,被围困两天,掘地无水而大败,连英宗也当了俘虏。明军中有一位护卫将军樊忠,当明军在土木堡被围时,一时怒火从头激起,举起铁锤将王振击死,明军亦全军覆没,史称“土木之变”。留守北京的兵部侍郎于谦,在数十万瓦刺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采取紧急措施保卫国都,力抗瓦刺军,同时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位,改元景泰,即景泰皇帝。于谦接受景泰全权负责守城之命,严惩王振余党,扩军备战,死守京城。同年10月,于谦亲率22万明军列阵于京城九门之外待敌,并亲自率士兵屯驻于德胜门。明军与瓦刺军相持五天,经过激战,瓦刺军死亡万余,损折九万军马,伤亡惨重。又因天气寒冷,瓦刺军士气低落,遂于10月底由紫荆关北去。至此,于谦领导的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瓦刺军被打败后,把英宗送回北京,与明朝议和。不久宦官曹吉祥、官僚徐有贞、将领石亨等人勾结一起,密谋推英宗复位。景泰八年 (公元1457年) , 他们趁景泰皇帝病重之机,在夜幕掩护下带领一千京兵入宫,夺取东华门,拥簇英宗重新登上皇帝的宝座,改年号为天顺,史称“夺门之变”。李文的祖先系西突厥沙陀部下,原姓朱邪,唐朝赐其祖先李姓。李文祖籍在今陕西化阴县,李文的父亲名李雄,系元朝西宁州同知李南哥的二儿子,长子为东伯府土司李英,居今青海民和享堂。李文继承祖上武功,从小善于骑射,跟随其叔父李英北征,多有战功,被李英认作从子。他熟悉北方民族语言和习惯,有多年在西北地区生活的经历。洪熙元年 (公元1425),他被封为西宁卫指挥佥事,明宣宗宣德年间又任职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 “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时, 李文的叔父李英已去世,生前被封为会宁伯,曾得过铁券誓书,但未面世。因李英的后裔繁衍生息青海乐都、民和地区,世袭土司,青海方史界称之为“东李土司”。而李文被封为高阳伯后,因其后裔多在今西宁地区,世袭土司,被称为“西李土司”。历史记载,明英宗天顺元年 (公元1457年),即朱祁镇复位之年,李文“因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