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公和李大钊关系史事辨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仲公和李大钊关系史事辨析

李仲公和李大钊关系史事辨析近期,《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本着对一个人的生平史事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看其全部历史的科学态度,对李仲公的全部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述说,这种做法应予充分肯定 李仲公,原名李其荃,1890年出生,贵州省贵阳市人。1908年就学于北京法政学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16年回国后,曾与李大钊同时就职于《晨钟》报。但是,在一些文章中论及李其荃与李大钊的关系时,多处地方失于粗放,不够准确。考察有关文章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系因述说者非亲知、亲闻,对史事述说多出于所听说之事的记录,且对当时时局和各方态势认识不足,非有意所为。这里,仅就李仲公与李大钊的关系进行一些史事辨析,提供给研究者参考 一、李仲公与李大钊关系研究的提出 关于李仲公与李大钊关系研究的提出,见之于李仲公生平研究的文章,主要是《贵州文史丛刊》、《贵州政协报网络版》刊出的,计有: 李芳:《李农卿、李仲公父子兄弟生平概略》,《贵阳文史》XX年 第4期; 李峰:《子女眼中的李仲公》,《贵州政协报网络版》XX年10月30日; 李芳:《北伐“文胆”李仲公》,《贵州政协报网络版》XX年6月19日; 李幼华:《李仲公上交贺龙信的前前后后》,《文史天地》 XX年第11期; 李芳:《点校后记》; 李晓兰:《渐进的共和:李仲公与研究》,《贵州文史丛刊》XX年第3期; 李芳:《李仲公与》,《贵州文史丛刊》XX年第2期; 李芳:《李仲公其人其事》,《贵州文史丛刊》XX年第1期; 李芳:《李仲公事略》,《贵州政协报网络版》XX年8月7日; 李芳、李秭苑:《李仲公与谌湛溪》,《贵州政协报网络版》XX年8月13日; 李芳、李秭苑:《李仲公与郭沫若》,《贵州政协报网络版》XX年10月15日; 述说李仲公与李大钊关系的,主要有三篇文章,以下是有关段落原文: “李仲公的女儿李绍华说:我父亲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与李大钊是同学好友。并拿出一张李仲公与李大钊的照片,照片背面有李仲公对照正面写下的合影人名字,照片上写有“民国五年与老友李大钊同摄于北京中央公园”字样 我仔细阅读了李绍华给我的笔记本,是一份难得的史料,超出了我拟写的提纲范围。回到贵阳,我将《我的历史交待》打印出来,作了一些简单的校订(因系李绍华抄录,许多字有明显的错漏),并附印一份,连同笔记本、照片原件寄还李绍华。我根据这些史料撰写了《李大钊与贵阳人李仲公》、《李仲公事略》等文史资料。时间已过去10年,李绍华已于XX年作古。” ――李峰:《子女眼中的李仲公》,《贵州政协报网络版》XX年10月30日 “李仲公,原名李其荃,号仲芸,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农历2月24日出生于贵阳城北下堰寨(今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下堰村)的一个秀才家庭,幼随其父李农卿(庆春)读书习字,后入贵州蚕桑学堂就读,18岁考取官费生进入京师国立法政专门学堂学习,1914年春毕业,与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毕业的李大钊共同创办《北京法政学报》。经李大钊介绍,与孙洪伊、汤化龙结识,参加进步党的活动,成为进步党人中以孙洪伊为首的小孙派骨干,并担任《国风日报》、《中华杂志》编辑。受进步党资助,与李大钊一道东渡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政治研究系。回国后,先后担任教育部(总长汤化龙)编审员、众议院(议长汤化龙)首席秘书。青年李其荃因慕东汉大儒仲长统字公理,撰文署名仲公、黔南仲公,加入国民党后以仲公字行。”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李大钊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经李大钊、汪精卫介绍,李仲公在上海加入了国民党 ――李芳:《北伐“文胆”李仲公》,《贵州政协报网络版》XX年6月19日 “父亲李仲公是贵州贵阳人,18岁考入北京法政学堂。1913年底受汤化龙、孙洪伊进步党资助,与李大钊等人东渡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回国后担任教育部编审员、众议院首席秘书,与李大钊等人共同创办《晨钟报》 ――李幼华:《李仲公上交贺龙信的前前后后》,《文史天地》 XX年第11期 二、关于共同创办《北京法政学报》 李芳在《点校后记》所说: “在法政学堂同王郁骏等同学组织北京法政学会,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学生李大钊组织的北洋法政学会配合,共同创办《北京法政学报》,李其荃任该报总编辑。” “1913年底,同受进步党资助,与李大钊一道东渡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政治研究系。应汤化龙、孙洪伊之召辍学回国,担任教育部编审员、众议院首席秘书。在反对袁世凯专制的活动中,李其荃在1914年7月《中华杂志》第1卷第6号上发表了《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治》一文,提出联省自治的分权政治主张,抵制袁世凯的中央集权。” 据清光绪34年(1908年),京师法政学堂辑:《京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