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早年在芜湖革命活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克农早年在芜湖革命活动

李克农早年在芜湖革命活动XX年代,中国大地上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安徽因其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地位,一时间成为各派势力明争暗斗的焦点,其中,尤以安庆、芜湖两地的争斗最为激烈。中共隐蔽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被誉为“龙潭三杰”之一的李克农,正是在芜湖革命斗争的影响和推动下,逐渐成长起来,并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中共“特务王”,位列共和国开国上将之首。 一 李克农,又名泽田、峡公、种禾、曼梓、稼轩、天痴、震中,1899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一个职员家庭。其父李道铭,字哲卿,巢县炀镇人,幼时过继给芜湖挑箩担的本家李某,由巢县来芜湖就读,后进入芜湖海关设在雍家镇的一个关卡工作。李道铭有三子,李克农居长,按宗谱应排为“泽”字辈,但李道铭的养父为了表示和原李家的区别,将其改成了“克”字 1910年,李克农进入芜湖安徽公学(后改称安徽省立第二农业学校)读书。虽然家境小康,但李克农自幼便积极接触民主革命思想,倾向革命 1911年,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爆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成果不久即先后被以袁世凯、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社会状况依旧没有好转,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更为残酷,广大人民苦不堪言 李克农此时正在安徽公学读书。看到自己曾经寄予很大期望的辛亥革命竟然是这种结果,他被深深震动了。面对仍然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祖国,他开始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革命斗争中 1917年9月,李克农和赵彩英(后改名赵瑛)结婚,二人感情甚好。婚后,李克农前往北京,在《通俗周报》做发行工作。不久,由于张勋复辟,又被迫返回芜湖 1919年,李克农离开芜湖,奔向当时安徽革命运动的中心安庆,担任《国民日报》副刊编辑。由于他大胆地在报刊上揭露安徽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遭到反动当局的逮捕,被关进监狱,后在当地群众组织和学生会的营救下才得以出狱。安庆的这次牢狱之灾,使李克农更加坚定了推翻旧制度的决心 出狱后,李克农再次返回芜湖。恰在此时,五四运动爆发,并迅速在全国各大城市蔓延。学生作为运动的主力军,在运动中表现出的强大力量,使李克农感到十分振奋。五四运动期间,他先后阅读了《新青年》、《新潮》、《湘江评论》等新刊物,认识有了很大变化;五四运动后,他又积极参加芜湖学生运动,与高语罕、朱蕴山、钱杏、宫乔岩等常在科学图书社相聚,并给《皖江日报》撰稿,成为著名的学生领袖 此后的几年,李克农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在芜湖同大批倾向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进行广泛接触,传播革命思想,发展革命团体,为即将到来的芜湖革命高潮做了准备 二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芜湖各界人士纷纷举行追悼大会,尤以学生组织的追悼活动最为活跃。但是,当时在芜湖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的教会学校,却极力阻挠学生组织和参加追悼大会,这极大地激怒了教会学校的在校学生。这年5月,他们纷纷自发地召集全校规模的追悼大会,并在各校间形成联合,共同反对教会学校的反动措施 恰在此时,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消息传到芜湖后,各界人士异常愤怒。反教会反帝斗争进一步深化,李克农利用社会上的这种有利氛围,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他阅读了《向导》等进步刊物,思想上开始倾向社会主义。同时,在领导芜湖的革命斗争中,李克农还接触到了许多共产党员,真切地感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巨大影响力,在行动上开始逐步向共产党靠近 教会当局对学生运动采取了威逼利诱等种种手段,并乞援于当地反动军阀和军警,迫令学生离开学校。由于芜湖的公立学校有限,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接纳数量巨大的教会学生,大批知识青年因此无学可上,这成了当时芜湖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种状况,芜湖党组织指示当时在芜湖具有较高威望的李克农,在当地创建一所中学,以吸纳安置这批进步学生,促进芜湖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为革命培养后备力量 李克农于是组织了由宫乔岩等人参加的“芜湖救济教会学生组织新校筹委会”,研究创建新学校的问题。他选取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吸收共产主义思想,把学校定名为“民生中学”,并在赭山之麓、大观山之顶,建起了一所校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芜湖第一所新式的进步学校――民生中学在短时间内就建成了 在担任民生中学事务主任和校长期间,李克农经常亲自抓学校的各项实际工作。他重视学生的政治教育,亲自向他们宣传进步思想,如强调要反对基督教会的奴化教育,这实质上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他还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开设体育课,实行军事训练,由军人出身的王振武担任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军训,以提高学生的体能。李克农还在校内创办了《苍茫》刊物,由进步教师担任编辑,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在李克农的不懈努力下,短时间内,民生中学的校风便焕然一新,学生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