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在陕北苏区使用过摄影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斯诺在陕北苏区使用过摄影机

斯诺在陕北苏区使用过摄影机 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后期,有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友人,他用一台摄影机在陕北高原的苏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他就是埃德加 斯诺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还在少年时代,他就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到大洋彼岸去看一看那未知的世界。1928年,23岁的斯诺,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身挎一架旧式的柯达照相机,漂洋过海,以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他先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当助理编辑,后又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趋报》的特约评论员,也曾在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在目睹了当时国统区的种种现状后,他把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常私下议论的那块位于中国西北的红色区域――延安。然而,延安是国民党长期严密封锁的区域,要想得到那里的真实情况并不容易,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斯诺决定冒险去那里采访。临行前,他找到美联社驻北京记者詹姆斯 1936年6月,斯诺由北平出发,一路上冲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经西安辗转到了陕北苏区。进入苏区后,斯诺与同他一起到苏区的美国医生马海德先在安塞与周恩来等人见了面,并作了长谈。周恩来亲自帮他拟定了为期92天的参观访问日程,并提出了许多建议。斯诺原以为他在苏区的采访、摄影、谈话、收集材料等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当他看到访问日程和听到周恩来的建议后,感到非常意外和兴奋。与周恩来分手时,他让马海德用摄影机摄下了他和骑在马背上的周恩来握手这一流传至今的珍贵镜头。之后,他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采访毛泽东。那天,中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在保安的领导人,几乎都出来迎接这两位冒险远道而来的美国客人。采访中,毛泽东问斯诺:“你们美国那么富裕,你为什么要漂洋过海到中国来?”斯诺回答说:“我们美国青年人喜欢冒险,我到中国来,开始就是想冒险,撞大运,寻找东方魅力,写一本畅销书,当一个作家。”毛泽东说:“你到苏区来,这个险冒得好,我们这里一切都是新闻,你真是撞上大运了,肯定能出一本畅销书。”此后,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架摄影机伴随着斯诺采访了许多红军领导人,红军战士。他走访了陕北苏区许多地方,拍摄下了包括红军干部、战士、苏区儿童、少先队员、红军少年志愿兵、红军卫生队男女护士合影以及红军大学、红大剧社、戏剧小组演出、红军战士画的漫画、保安列宁室、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总局,还有红军星期六义务劳动队帮助农民锄地等反映苏区人民生产、生活、工作的照片和影像资料。他还亲自到保安西部前线采访正在作战的红军指战员,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拍摄下转战途中的红色炮兵、号兵、机枪手、骡马队等珍贵图片 一次临上前线时,斯诺和马海德到毛泽东住处告别,看到毛泽东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地站在窑洞前,魁梧、高大的身躯在和煦的阳光映照下显得十分英俊威武。斯诺马上举起相机准备为毛泽东拍照,当他发现毛泽东没有戴军帽时,坚持请毛泽东戴上军帽。毛泽东说:“我的军帽多日不戴,不知放到哪里去了。”只好向在场的人借戴,但是没有一顶能够戴得下去。最后斯诺把自己头上的红军八角帽让毛泽东戴上。于是,毛泽东在艰苦岁月里的光辉形象被拍了下来,留下了一幅珍贵无比的照片。斯诺离开陕北苏区后,便把这顶红军军帽珍藏起来,作为永久性的纪念 10月12日,斯诺就要离开陕北保安返回北平了。毛泽东对斯诺依依不舍地说:“你是第一个冲破艰难险阻到苏区来调查了解我们的情况,并将把事实公之于世的外国记者。你为中国人民做了件极大的好事,我们应该感谢你才是!”斯诺回答道:“我一定要把你们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报道!” 斯诺从苏区归来后,在英、美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轰动一时的介绍苏区和红军的通讯报道。这些消息和文章被迅速电传回国内,并在许多报纸上刊登出来。之后,斯诺又将材料编辑成书,名为《红星照耀中国》。1938年2月中译本在上海出版时,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斯诺还将他拍摄下的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形象和红军战士英武军容、边区建设、人民的社会生活片断等多方面场景的资料片编辑成纪录片,第一个向西方报道了根据地的情况,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当时斯诺成了北平新闻界的中心人物。人们纷纷请他演讲,发表谈话,要求放映和展示他拍摄的纪录片和照片,介绍苏区见闻和红军的情况。1937年2月5日,斯诺在燕京大学首次放映了他拍摄的纪录片。当时,影片中的部分片断已在世界许多地方放映。因而,众多有识之士已由此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与希望 斯诺从苏区回到北平后,将摄影机还给了詹姆斯这架摄影机不平凡的经历后,亚历山大夫人将它收藏起来。1979年,当怀特得知斯诺夫人将当年那顶红军帽赠送给了中国时,他想中国革命博物馆也许希望拥有此机,于是亚历山大夫人将这架代表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摄影机作为礼物送给了中国。经过怀特和费希尔(原燕京大学学生)与当时担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的王炳南书信联系,1979年4月,这架摄影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