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住古陶历史 传承地方文化
留住古陶历史 传承地方文化
县志记录县史
山西省平遥县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平遥古陶地,帝尧初封于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立郡县,置县平陶。北魏以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遂更名平陶为平遥,并一直沿用至今。故平遥也称古陶或平陶
岁月嬗变,历史沧桑。平遥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人物,积淀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平遥堪称文物宝库。境内已发现的地上、地下遗址、遗迹、古建筑达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5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4处,市级重点保护文物4处,县级重点保护文物76处。平遥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城墙、街道、寺庙、店铺和民居,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的杰出范例”,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地灵人杰,涌现出了战国名将廉颇、东晋史学家孙楚、玄言诗人孙绰、史学家孙盛、明朝开国功臣刘基、清代票号创始人雷履泰等杰出人物。平遥也是晋商发祥之地。自明代中叶及至清代,以平遥商帮为劲旅的晋商遍布全国通都大邑、水陆码头,经营大宗项的批发、运销、中转业务,平遥古城成为当时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一大批富商巨贾应运而生。商业的繁荣带动和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清道光三年(1823),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在平遥古城创办,之后又相继成立了XX年和万历四十八年四次修志,清代曾于康熙十二年、康熙四十五年、乾隆三十五年、光绪八年四次修志。由于经历时间久远,清代以前编纂的《平遥县志》都已失传,清代编纂的《平遥县志》也存世极少。据了解,只有极少数珍藏于国家和个别省、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也有极少数收藏于民间个人手中
县志作为全面系统地记述县域内自然、社会和人文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文献,是研究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人文极其珍贵的资料。清代版《平遥县志》记录和反映的正是平遥历史上曾经辉煌的时期,因而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特别是清光绪八年出版的《平遥县志》,全志共八册十二卷,距今时间较近,内容也比较丰富,较全面详细地记述了平遥历史上建置沿革、重大事件、文物古迹的形成、商号和票号的创立、著名人物及事迹、诗文作品、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清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商贸、金融发展和晋商兴衰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清光绪八年版《平遥县志》的复制
在清代版《平遥县志》中,平遥县档案馆仅保存有两套清光绪八年出版的《平遥县志》。这是县档案馆保存时间最早的档案资料,也称得上是档案馆的镇馆之宝。近年来,随着平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晋商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平遥、研究平遥。许多人到县档案馆查阅利用《平遥县志》,不少人要求借阅。但是,清代版《平遥县志》同许多古籍一样,字体为繁体文言文,没有标点和注释,给利用者造成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8年,一位曾任县档案馆馆长、当时已经退休的老同志提出点注《平遥县志》的建议。经研究,县档案馆同意了这位老同志的建议,让他借阅其中一套在家中点注。然而,不幸的是这位老同志在点注过程中发生意外。由于家中失火,夺去了这位老同志的生命,这位老同志从档案馆借阅的《平遥县志》也失去踪影
庆幸的是,幸亏县档案馆原来保存了两套清光绪八年的《平遥县志》。这样,由于发生了这次意外,县档案馆就仅剩一套《平遥县志》。由于频繁利用,这唯一一套《平遥县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纸张破损,字迹模糊等。在这种情况下,县档案馆的同志们感到一种潜在的危险。如果这套《平遥县志》再发生意外,那么,平遥那段辉煌的历史将有可能成为空白,大家岂不是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XX年,县档案馆的李馆长受档案部门复制重要档案的启发,产生了影印复制《平遥县志》的想法。经向出版印刷部门专业人士了解,复制《平遥县志》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关键是需要不小的投资。经成本核算,如果复制250套《平遥县志》,需投资10万元。投资10万元对于年业务经费只有5000元的县档案馆可不是个小数字。搞还是不搞,县档案馆的领导和同志们面临抉择。按档案馆领导的设想,复制250套《平遥县志》,除县馆保存和向有关部门、领导赠送50套外,其余XX年多的紧张工作,XX年7月,250套《平遥县志》终于复制成功。复制的《平遥县志》纸质为仿古宣纸,形式和包装与原版本保持一致,做到了复旧如旧,古色古香。当县档案馆的领导把复制的《平遥县志》送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手中时,他们对县档案馆的创意和决策非常赞赏,称赞县档案馆搞了一项重大的文化抢救和保护工程,为传承平遥古城优秀文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许多专家、学者、收藏爱好者看到复制的《平遥县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要求购买。一年多,XX年版《平遥县志》的复制
XX年,平遥县档案馆在发行清光绪八年版《平遥县志》(复制本)的时候,无意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