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恢复与重建党对外联络工作纪实.docVIP

耿飚恢复与重建党对外联络工作纪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耿飚恢复与重建党对外联络工作纪实

耿飚恢复与重建党对外联络工作纪实“耿飚是个好同志,老红军,可以到中联部去工作” 从1967年初到中共九大期间,中国驻外大使的岗位除埃及外全部空缺,国家外交处于“封冻”状态。1969年1月27日,周恩来召见耿飚等外交人员,谈了将向12国派驻大使的问题 5月6日晚上,周恩来又专门召见耿飚。周恩来说:“中央决定派你去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过几天还要派黄镇去法国复任大使,王幼平任驻越南大使。派中央委员去任大使,表明我国对发展中阿、中法关系的重视。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关系很好,阿尔巴尼亚是当前我国外交的重点国家之一。你是九大后派出的第一个大使,希望你尽快赴任。” 还在党的九大以前,主管中联部工作的康生就向周恩来提出,希望从外交部已经“解放”的副部级干部中,遴选一位到中联部任部长,最好是中央委员,并和外国共产党有过交往。九大刚闭幕,康生又找周恩来,说:“看了外交部干部名单,符合这3个条件的只有耿飚。”因此他希望任命耿飚为中联部部长。周恩来答道:“毛主席已决定派耿飚到阿尔巴尼亚去任大使,中联部部长另找别人吧!” 1970年1月,耿飚在使馆打扫卫生修窗帘时,由于战争年代留在身上的旧伤发作,不慎从高处跌落下来,左腿骨折。在他回国治疗腿伤期间,周恩来请示毛泽东,将耿飚从阿尔巴尼亚调回国,出任中联部部长。毛泽东说:“耿飚是个好同志,老红军,可以到中联部去工作。” 九大开过一年后,中联部部长一职仍然空缺。对此,周恩来上下对比,左右权衡,还是认为耿飚最合适。1971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命令,任命耿飚为中联部部长。耿飚在中联部留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及干校代表大会上说:“我来中联部,秘书、司机等身边工作人员一个未带,今后完全依靠中联部的同志们做好工作,希望同志们给予支持。” 3月5日至8日,周恩来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越南,耿飚为代表团主要成员。《人民日报》在报道时第一次公开了耿飚中联部部长的身份,这意味着中联部部长参加外事活动时,惯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负责人”的称谓成为历史 中联部是中共中央对外工作的职能部门,耿飚是中共中央正式任命的第二任部长。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中联部是“重灾区”之一,康生把“三和一少”上纲为“三降一灭”加以批判。原部长王稼祥在XX年代初就被戴上“三和一少”的帽子,打入“冷宫”,“文革”中再次被“批倒斗臭”。耿飚担任中联部长后,坚持原则,抵制来自“四人帮”方面的压力,为领导干部平反冤假错案,使一大批有经验的外事干部重新出来工作,保护了不满错误路线的干部和群众免遭迫害;他请示中央批准,建立了部领导班子,恢复了中联部的组织机构;他从“五七”干校调回大批干部,并且从部外调进一批忠于革命事业、有丰富的外事工作经验、仍遭受极“左”路线迫害的老同志,为迎接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的调整和发展做了必要的组织和干部方面的准备 1974年1月25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江青支持造反派公开向耿飚发难,对他进行攻击,并以“赠书”为名,向他施加政治压力。但是耿飚不屈服于压力,批示“不必表态,也不必道谢”,并准备以辞职相抵制。他曾向周恩来表示可否辞职,周恩来说:“我送你三句话:人家打你,你不要倒!赶你,你不要走!整你,你不要死!”这更增加了耿飚抵制“四人帮”的决心 同新党打交道 XX年代,世界上出现了国际共运论战后从“老党”分裂出来或新建的共产党、工人党及马列主义小组等,一般称之为“新党”。中共全力支持新党,极为重视对他们的接待。领导人来华访问时,毛泽东、周恩来往往出面会见,周恩来有时甚至亲自去机场迎送。“文革”期间,康生为中共的对外联络工作制定了“支左反修”的方针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耿飚作为中联部长,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接待这些新党。在工作中,耿飚逐渐形成了对待新党的崭新观点 在全面接触中,耿飚分析了这些组织的情况,发现他们虽然号称马列主义政党,但还很不成熟。几十个(新)党分布在世界各国,有些领导人刚从原来的党分裂出来,有的还在准备建党阶段…… 耿飚形象地比喻说,有些还处在萌芽状态,有些刚刚长叶子,还没有开花,更没有结果;有的甚至连“萌芽”都算不上,只是在他们国内注册了一个组织,就跑到中国来参观学习,要援助 1972年9月6日,周恩来在一份报告中批示:“来华访问就访问,而不要说是学习,半年也好,两个月也好,单靠到外国来学习,即使把马、列、毛主席的书熟记得很多,而不通过本国革命实践与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起来,学了仍如未学,或者把马列主义当作教案来背诵,来生搬硬套,反而不能深入群众,得到革命的锻炼。这点必须向来访的左派代表团说清楚。” 耿飚不折不扣地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对待那些“左”派代表团。他在会见新西兰共产党总书记维#8226;乔#8226;威尔科克斯和新共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