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陨落高台红色将星董振堂
陨落高台红色将星董振堂“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这是叶剑英元帅1956年11月视察河西走廊时,仰望悬挂过董振堂烈士头颅的高台县城楼,感慨万千,深切地怀念董振堂将军而作的一首诗。提起董振堂将军,更多的人只是知道他曾在长征中担任过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至于其它事情并不知道太多。这也许是因为董振堂将军早殒的缘故,然而,历史是不应该被忘却的,尤其是对那些在西征途中浴血奋战英勇捐躯的红军将士们。让我们重新摊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纵览这位有着传奇般经历的红色战将的壮丽人生
冯玉祥将军麾下的一员骁将
董振堂,字绍仲,1895年12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李家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董父以种田为业,董振堂兄弟三人。父亲很希望三子都能读书成才,但因家境贫寒,只能让长子董升堂一人去念私塾,次子振堂和三子庆堂在家劳动。董振堂幼年,正值清王朝积弱积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他目睹侵略者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无比愤恨,从小就萌生了从军报国之志。董振堂13岁那年,在他的一再央求下,父亲勉强送他到邻近的曹庄初级小学上学。1917年夏天,22岁的董振堂考上了保定军官学校的预科学校――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在那里他刻苦训练,系统学习军事基本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军事基础。1919年12月,董振堂毕业被分配到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担任军官候补生。六个月后,改投到陆军第十五混成旅炮兵营当新兵。1921年10月,董振堂进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深造,被分到炮科学习。1923年8月毕业前夕,有个同学代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邀董振堂等赴洛阳工作。他深知吴佩孚骄横跋扈,妄想武力统一中国,予以拒绝。他听说陆军检阅使冯玉祥的部队虽待遇偏低,但纪律严明,吃苦耐劳,用人重才,便志愿到冯部工作。就这样董振堂与张克侠、何基沣等13名同学被陆军部分派到冯玉祥的第十一师当见习官。到第十一师后,董振堂先在参谋处工作,不久调任学兵团炮兵连任排长、连长。1924年10月,董振堂参加了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由于处事果敢、指挥出色,董振堂深得冯玉祥将军的信赖,被擢升为炮机教导队大队长、陆炮营营长、工兵团团长。1926年9月,在刘伯坚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冯玉祥在绥远省五原县誓师,将部队改为国民联军(又称西北军)。董振堂再次被提升为国民联军第四师第十二旅旅长,随冯玉祥西征,打退了围困西安的直系军阀刘镇华部,成为西北军中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
1927年北伐战爷爆发后,国民联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师河南、湖北攻打直系军阀吴佩孚部,董振堂因战功卓著升任第三十六师师长。1928年6月,董振堂调任十三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1930年5月,冯玉祥和阎锡山联手讨蒋,中原大战爆发。董振堂追随冯玉祥率部参战,屡立奇功。不过这次战役最终以冯、阎联军的失败而告终,冯玉祥被迫出走山西,把西北军残部交孙连仲率领。蒋介石买通了孙连仲,将两北军原来的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下辖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和一个独立旅。改编后,董振堂原来的十三师,缩编为第二十五师七十三旅,董振堂任旅长
宁都起义的重要领导人
1931年5月,蒋介石命令驻扎在山东的第二十六路军南下江西“剿共”,企图让这支“杂牌军”在同红军的相互撕杀中两败俱伤,以达到消除异己的目的。二十六路军广大官兵都不愿南下同红军作战。在蒋介石的一再催促下,孙连仲命令董振堂的七十三旅率先南下。但当火车开到济宁、兖州之间的孙氏店车站时,董振堂和他的部队拒绝前行,全部下车并破坏了铁路,致使整个二十六路军一时无法开进。蒋介石闻讯后,先派原国民军旧将领刘郁芬等前往“诱导”,继之以不发军饷相威胁。部队滞留了数日,后在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下只得继续南下。从此,蒋介石便对董振堂怀恨在心
第三次“围剿”失败以后,蒋介石命令二十六路军坚守宁都孤城。宁都城地处“围剿”红军的前线。二十六路军的广大官兵,几乎都是北方人,到宁都后,因蚊虫叮咬水土不服,许多人都染上了恶性虐疾或痢疾,加上蒋介石对这支杂牌军的歧视,供给和医药条件极差,不到几个月,就有几千人患病死亡。二十六路军广大官兵的不满情绪迅速滋长着。再加上“九”事变发生,东北三省沦陷,华北危急。二十六路军广大官兵,纷纷要求北上抗日,保卫自己的家乡。但蒋介石却以“侈谈抗日者杀勿赦”相威胁,还用重兵监视阻拦。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使二十六路军官兵义愤填膺,反蒋情绪更加高涨。无奈之下,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丢下部队,跑到上海看牙去了。二十六路军中的共产党地下组织,趁机展开地下活动,进行积极的政治宣传,揭露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险恶用心和调虎离山、借刀杀人的阴谋。二十六路军内部的反蒋情绪像一团看不见的火焰,很快蔓延起来
二十六路军,原是冯玉祥的旧部,受过中国共产党和大革命的影响。第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