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君子实际有七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戊戌变法君子实际有七位

戊戌变法君子实际有七位陈明远,生于XX年代。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人文学者,诗人,长期从事中西方文化交流 个人在社会上的作用。必须通过与他相关的群体相辅相成、群策群力方可实现。现代文化史上就有这样十二个群体,他们不可忽视 大家都知道“戊戌六君子”是指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下令处死的维新派六个主要参与者:杨深秀(1849―1898)、杨锐(1857―1898)、刘光第(1859―1898)、谭嗣同(1865―1898)、林旭(1875―1898)、康广仁(1867―1898)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立即逮捕维新派骨干。9月28日,这六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被斩首示众 “戊戌六君子”的说法,最初见于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作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秋冬之交。那时康梁逃亡到日本,急于宣传维新思想,表彰牺牲的英烈,并为戊戌变法辩护。但因远在海外,北京方面的消息堵塞,关于六君子的生死状况只能取之于传闻,加上梁启超自己的感想和推测,颇有想当然之词。此书关于“戊戌六君子”的论述共分六篇,包括《康广仁传》、《杨深秀传》、《杨锐传》、《林旭传》、《刘光第传》以及《谭嗣同传》。其后百年间,文史学者大多依据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加以核实,对于真相的缺漏和误传,有所订正。例如:谭嗣同的绝命诗“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经后来学术界考证,认为就是梁启超杜撰或改写的,等等, “六君子”之中,杨深秀(时年四十九岁)为御史二品官衔;杨锐(时年四十一岁)、刘光第(时年三十九岁)、谭嗣同(时年三十三岁)、林旭(时年二十三岁)为军机四卿,皆四品官衔,帮助光绪帝处理新政事务,实际上行使宰相职权。只有康广仁为一介布衣,作为其胞兄康有为的替罪羊,屈死于刀下 谭嗣同慷慨就义,万世景仰。而近来文史界较为重视的六君子之一,是维新派骨干杨锐,四川绵竹人,举人出身,曾入洋务派领袖张之洞的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杨锐经常写信向张之洞汇报朝中动态。杨锐虽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杨锐代表了张之洞稳健缓进的观点,经常指出康有为言过其实“多谬妄”,声称要对新法的激进作风“稍加裁抑”。他不幸被捕后,远在湖北的张之洞设法营救晚了一步,他终于被害。令人扼腕痛惜。大学者陈寅恪曾著长文《戊戌政变与先祖先君之关系》推崇杨锐,而对康有为的虚夸浮躁不以为然 罕为人知的是,慈禧太后最初要处斩的不是六个人,而是七个人,那第七位君子就是当时深受光绪帝重用的徐致靖,戊戌变法时升任礼部右侍郎,官至二品 原为侍读学士的徐致靖(1826―1918),时年七十二岁,江苏宜兴人,曾上《人才保荐折》保荐少壮派谭嗣同、张元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徐致靖也被捕入狱。起初慈禧亲笔批文“立即斩决”的第一名重犯就是二品官员徐致靖 重臣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亲是同科进士,私交很深。李鸿章想尽办法要救徐致靖一命,求“后党”的红人荣禄向慈禧说情。不料慈禧大怒,责怪荣禄为“帝党”开脱罪责。荣禄跪地,申诉说徐致靖仅仅是个昏庸不堪的老糊涂、书呆子,年迈耳聋眼花。并不懂什么新政,只不过在维新派里唱唱昆曲、下下围棋、混混玩乐而已,且在宣布维新后,没有见过光绪帝。慈禧即派太监查询。据说李鸿章重金买通荣禄与太监,查询后回报“属实”。于是慈禧稍有转色,加之荣禄是她最宠信的奴才,就此改判徐致靖为“监斩候”(即死缓) 徐致靖大难不死,原定砍头的“七死囚”就变为六人。徐致靖出狱回江南后,一直隐居杭州,改名“徐仅叟”,意为“六君子”被害后仅存的老叟。其沉哀凄绝,可想而知。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