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彤 新闻比大片更吸引人
陈彤 新闻比大片更吸引人众所周知,国外互联网人士评价互联网的中国标准有两个:其一,中国网站的首页过于拥挤、信息量超大;其二是“target=blank”,即标题弹开新窗口。而造成中国网民习惯这样上网的,就是陈彤和新浪。正是他制定了“首页大信息量”和“标题开新窗口”这两个极具个人特色的互联网中国标准。就连雅虎进了中国也得放弃自己的美国标准,向中国的“门户”们靠拢
在陈彤看来,自己只是一个新闻的发烧友,“我更愿意接受这样的评价,我不愿意接受其他过于正统的评价,但发烧友做到这个分上,当初真没有想到。”
从灌水开始
一个软件公司嬗变为中国的第一门户,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歪打正着,还有早期所有互联网公司所经历的懵懂
1993年,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信息技术公司成立;1996年4月,四通利方组建国际网络事业部,并推出利方在线网站,汪延是这个网站的第一功臣
在新浪诞生的前一年,陈彤只是一个研二的学生。1997年春节,陈彤在中关村一个朋友的公司里第一次上网,当时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上网费用高,陈彤的研究生补助才XX年底,四通利方被《电脑报》评为全国三大网站之一,也获得了美国华登投资集团牵头的三家公司的风险资本共计650万美元,这是国内软件企业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当时的负责人汪延主动提出每月给陈彤600元劳务费,这对当时还是学生的陈彤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了
新浪网第一个编辑
研究生毕业后,陈彤加入了四通利方,头衔很高,网站主编,但手下一个人也没有。汪延对陈彤说,你是四通利方以做内容为主要目的招进来的惟一的一个,以前招的全是网管之类的技术人才
1996到1998年,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不约而同地在内容上发力,争相提供新闻、BBS、电子邮件、搜索等基础性服务
关于互联网,当时公司内部有不同的态度,投资人认为,公司应该专注于软件产品,要求新浪创始人王志东把互联网业务关闭或者卖掉。而在接近年底的12月1日,四通利方正式宣布,和“华渊”联姻,新浪诞生了
31岁的陈彤成为新浪网第一位编辑。其后,他带领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入世、悉尼奥运会、“9#8226;11事件”等重大事件报道中均大捷而还,从而在那个互联网跑马圈地的黄金时代,一步步确立了新浪网在全球中文网站的优势
陈彤大学的专业是通信,但他从小喜欢新闻。前者使得他严谨,后者则训练了他对新闻的敏感。在陈彤看来,新闻是正在播放的戏剧,它比任何大片都吸引人,从情节当中可以得到莫大的享受
“我一直关注媒体的细节处理,上大学的时候在宿舍里听BBC,后来又看CNN。前些年秘鲁大使馆人质事件,CNN每隔15分钟通报一遍最新进展。这个15分钟跟上个15分钟差别不大,但总有新的信息出现,这种精神对我影响非常大。我认为,新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停地提供新的信息。”陈彤如此说
新浪之道
这个生于1967年的男人目光锐利,语速很快。他的朋友们评价他为人平和,在工作的时候,又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他常常悄无声息地穿过走廊,走进理想国际大厦19层的办公室。办公室不大,东西多,但不凌乱
业内的人都晓得陈彤的为人,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对工作苛刻到变态的地步。有一个编辑在报道武汉水灾的标题用了“武汉群众大撤离”,被他狠狠K了一顿,难道官员们就不撤离了吗?
“所有标题的字数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标题不能折行:新浪首页XX年前定的标准了,而现在像这样的细节,新浪应该有几千条,”陈彤说
陈彤对新闻有着惊人的热情,手下的第一个编辑亲身讲述关于他的一个段子,“陈彤多年养成的习惯,开着电视睡觉,一听到有新闻,就能马上起来,然后把新闻记下来,然后睡下去,然后再听到就再起来……”
在陈彤看来,从网络刚刚兴起的1997、1998年到现在,网络媒体的基本理念没多大变化。作为网络媒体,最与众不同、需要坚持的还是快速与海量,以及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网民互动交流等
陈彤坦陈,新浪网在早期的频道、栏目设置方面的确参照了国外几大门户网站。“我们将它们的频道、栏目设置依次排列,并找到交集,作为我们的参照系。对于新闻处理方式,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一个叫做.省略的足球网站,其滚动即时的模式对新浪影响很深。但是国外门户网站和网络媒体的具体新闻操作,对新浪没有太多影响。英文网站的新闻多用机器处理、自动发布,由于中文信息源的格式不规范而没办法做到。”
XX年,陈彤写作出版了《新浪之道》,解构新浪。众所周知,新浪新闻的崛起要得益于两件事:第一,1999年率先进行24小时新闻滚动传递,在别的商业网站和官方新闻网站还没有夜间值班制度、网民对新闻的需求也没那么大的年代,是新浪刺到了网络新闻的“穴位”;第二,制定了一全套新浪新闻编辑、上传的规范制度,包括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