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DJ、后艺术家到心灵机器时代
新DJ、后艺术家到心灵机器时代斯皮尔伯格的《A.I.》正在全球上映,一如导演预料的:票房极佳。故事描述愚蠢的人类与机器相处,竭力驱使机器,而机器则渴望得到人类的爱――就像一个未来版皮诺曹的情感之旅。随即有人工智能专家声称电影说的人工智能(渴望爱,诸如此类的煽情)满不是那么回事,他们目前的研究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其中一个领域是在特定程序中模仿人类行为,包括艺术创作
英国伦瑟里尔技术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电子艺术系教授克里斯Chris Csikszentmihalyi)发明了全球第一个随机存取的类比机器DJ系统,它有一个电脑和3个旋转结构,可以像真人DJ那样混音、刮擦、剪辑和玩其他的花样。柯詹米哈里说这是“一种新的作曲与竞赛方式”,也就是说,你有可能遇上DJI搞出来的非常奇怪、出人意表的曲调
这个DJI机器打碟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800转,而人手只能达到每分钟45转。为了混音出新的曲子,一张大碟上需要压入80首舞曲,每一种音乐成分,如一个小节,一个拍子,或声音取样,都在电脑上做好索引,程序人员通过将每个成分拖放到电脑中的时间线里来进行混音,然后由一个类比马达以设定的速度和方向转动碟片。由此碟片就像由人控制一样转动,但这种转动具有超高的精确度。在今年的柏林国际艺术软件大赛上,DJI进入了决赛
DJ们对这台机器嗤之以鼻。因为各个DJ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曲、混音特色,电脑不可能懂得如何来做,它没有灵感,电脑程序能达到的就只有这么多。“真正的DJ混音的时候夹杂着一定的个人感情,这就是人们需要用心看或用心听的东西”
目前DJI机器人已经与真的DJ较量过,尚无胜绩。柯詹米哈里承认它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创造性以及表现力,所有的仅仅是假造的活力。但他将继续研究下去,希望未来的3年内,DJI能够击败一位真正的DJ
是否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在Aaron艺术创作软件上似乎并不成问题。由加州大学艺术教授柯恩研究出的这个软件,毋需人工输入,Aaron能够凭借程序的“想象力”,绘制出一定风格的静物与人像作品。自1970年代以来,柯恩发现自己的作品越来越程式化,于是他决定放弃绘画,转而把时间花在研究Aaron软件方面。令人惊异的是,现在Aaron的作品开始在全球各大艺术馆巡回展出,一些作品拍卖到数千美元以上。Aaron甚至拥有自己的作品集:《Aaron的艺术》,标价XX年出版的《Aaron的代码》一书里,作者帕米拉Pamela McCorduck)把柯恩描述为一位后艺术家(meta-artist), 即艺术家与电脑科学家的融合。柯恩开始考虑如何让Aaron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让Aaron真正独立。假如我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Aaron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我还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可能会不喜欢它的创作。”Aaron已经通过了艺术界的杜林实验(1950年英国数学家杜林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由实验者通过电脑键盘向受试者提出问题,来判断受试者是不是真人),如果Aaron能够在8月份的巡回展出中画出一幅今年1月份柯恩终止编写程序时还不可能画出的作品来,那么Aaron就真正具有了自我学习精神
关于机器的人性化从未如此广泛地被讨论,科学家们在制造能够像人类一样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机器人
人工智能先驱雷蒙德Reymond Kurzweil)则在考虑如何让人脑像电脑一样工作。目前他的工作和生活,完全环绕在一个他本人期待能在XX年至30年内完成的重大发明:他称之为“人脑2.0”(Human Brain 2.0)。他今年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授予的每年50万美元的列梅尔森发明创新奖金,也曾经资助过Aaron的巡回展。为了让人脑能像电脑发展,库兹维尔的《智慧型机器时代》(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和《心灵机器时代》(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这两本著作都对人工智能在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甚至哲学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论述。库兹维尔的最新著作被赋予了充满预示性的书名:《趋向单一》(The Singularity is Near)――预测了一个新纪元的到来。他声称到了那时,生物和人工智能将会合并,甚至在XX年以前,这两种不同的智慧将联合、甚至融合在一起。这个预言恰好与电影《A.I.》所描述的时代不谋而合
像库兹维尔所预言的那样,意味着在本世纪的某个时刻,在神经中枢网络电脑上环境下,大脑有可能完成每秒钟大约1万万亿次运算(1后面16个零)。扫描大脑可能会成为一个软件方案,该方案能够生产出这样的机器:也许其行为、思想,甚至初期感情与那些作为模特的人相仿
如果一个人的整个大脑都可以扫描,并且能在一台可以承载它的神经中枢网络电脑上运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