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1
普通生态学 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种群生态学 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种群动态 2.1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2.2 种群统计学 2.3 种群增长模型 2.4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种群统计的基本指标 种群密度 初级种群参数 出生率 (natality): 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 死亡率 (mortality):最低死亡率和 实际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 次级种群参数 年龄、时期结构 性比 种群增长率 决定种群数量的基本过程 年龄、时期结构和性比 年龄结构 年龄锥体(年龄金字塔) (Age pyramid) 时期结构 (Stage structure) 个体大小群 性比 (sex ratio) 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增长型种群: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小,反映该比较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稳定型种群: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缓慢变化或大体相似的结构,说明幼年个体和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下降型种群: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体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说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衰退种群。 图 1960年世界主要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黑色横柱代表繁殖前期,黑点横柱代表繁殖期,白色横柱代表繁殖后期,横柱标尺每格代表1%(仿Kormondy,1976) 2.1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大小:个体数量或生物量、能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或生物量、能量 种群的数量统计 种群的空间结构 种群数量统计 种群边界问题 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估计方法 总数量调查法:在某一面积的同种个体数目。 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部个体,以其平均值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样方需要有代表性并随机取样。 标记重捕法:对移动位置的动物,在调查样地上,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经一定期限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志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样地中被调查的动物总数。 标志重捕法(mark recapture methods) 图 标志重捕法原理示意图 种群的空间结构 种群大体上有3种分布类型,即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图)。 随机分布 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才产生随机分布 当一批植物(种子繁殖)首次入侵裸地上,常形成随机分布,但要求裸地的环境较为均一 均匀分布 种群内的各个体在空间的分布呈等距离的分布格局。如人工林 原因: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 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 优势种呈均匀分布而使其伴生植物也呈均匀分布 地形或土壤物理形状的均匀分布使植物呈均匀分布 成群分布 成群分布:种群内个体在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呈块状或呈簇、成群分布 原因: 微地形的差异:植物适于某一区域生长,而不适于另外区域生长 繁殖特性所致:种子不易移动而使幼树在母树周围或无性繁殖 动物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资源分布和动物的社会行为 第一性比 第二性比 2.2 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种群增长率 生命表的作用和格式 作用 综合评定种群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寿命 预测某一年龄组的个体能活多少年 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比例情况 格式 n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数 l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lx=nx/n0 dx=从x到x+1的死亡数 (dx = nx – nx+1) ; qx:从x到x+1的死亡率 ( qx= dx / nx ) Lx是从x到x+1期的平均存活数:Lx=(lx + lx+1 )/ 2x Tx: 进入x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x期以后的存活个体年数:Tx= ?Lx ex=在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ex = Tx / nx 表4-2 褐色雏蝗的综合生命表 生命表的编制步骤 2.K-因子分析 存活曲线 以存活数的对数(lgnx)对年龄(x)作图可得到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用于直观表达同生群的存活过程 存活曲线的模式 存活曲线的模式 SURVIVORSHIP CURVES 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 种群增长率:种群的实际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r=lnRo /T Ro为净世代增殖率,T为世代时间 控制人口途径: 降低Ro值,降低世代增值率,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 T值增大: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晚婚来达到 内禀增长率(rm): 当环境无限制(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在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