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呼兰河传》叙述视角的迁移与渗透.pdfVIP

论《呼兰河传》叙述视角的迁移与渗透.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呼兰河传》叙述视角的迁移与渗透.pdf

第24卷 第4期 中州大学学报 2007年1O月 V01.24 No.4 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nIY Oct.2007 论《呼兰河传》叙述视角的迁移与渗透 张 燕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中文系,广州510640) 摘 要:《呼兰河传》随追忆情感的深浅,叙述视角不断迁移:全知视角——儿童视角——儿童视角+全知视 角——儿童视角——全知视角+儿童视角——追忆者视角,形成画面或歌谣的凝固;文本展开中叙述视角相互渗 透:追忆者视角渗入全知视角、儿童视角,儿童视角渗入全知视角,使文本散文化、歌谣化。 关键词:《呼兰河传》;叙述视角;视角迁移与渗透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07 J04—0026—03 萧红写于2O世纪4O年代的《呼兰河传》,在文学批评 效果还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空缺。 史上被描述为“散文化的小说”或“自传式的小说”,但笔者 在《呼兰河传》这部追忆作品中,萧红的叙述视角是随 在对文本的一次次反复阅读中,关于“小说”界说的对应点 追忆情感的人与出而摇曳的,灵变而复叠。视角的变化源于 总无从寻找。在《呼兰河传》中无法找到沈从文《边城》式的 内在情感表达的需要,与内容的表达浑然一体,没有形式的 虽然恬淡但却清晰的叙述顺序,也无法找到郁达夫《沉沦》 有意追求与雕琢,这是萧红在叙述视角使用上与其他作家最 式的作者与叙述者的间隙。它是小说吗?茅盾先生曾说: 大的不同,也是她视角迁移的动因。在《呼兰河传》中,描述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 了呼兰河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画卷(第一、二章)、我的家及后 谣。”_】 它不是散文化的小说,也不是自传体的小说,它其实 院四季图,讲述祖父的故事、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有--~fl的故 是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乡印象,是作者对故乡与童年的遥 事、冯歪嘴的故事,画与故事交织在一起,情与景、人融合在 远的抒写,如同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只是在表达上更写 一 起。在视角的迁移中,画面在空间上展开,故事却被转化 意一些,在篇章上更浑然一体些,是一幅幅或一首首凝固的 成一个个空间画面而吟唱:祖父的故事、小团圆媳妇的故事、 画与诗组成的凄凉的画与哀怨的诗。本文无意于作品文体 有二伯的故事、冯歪嘴的故事。 归属的探究,仅追索造成文体归属困惑的原因——文本叙述 在作品的第一、二章,作者遥想遥远的呼兰河,一方面追 视角的迁移与渗透。 忆不深,另一方面追忆者也未陷入追忆的内容中。为了印象 萧红曾说:“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 地呈现呼兰河客观的状貌,作者自然采用了全知全能的主视 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作品那样, 角。在全知视角下,第一章作者主要以空间为序描述了呼兰 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 河的实际生活画卷:天寒地冻的北国小城,小城的街道、店 说。”_2 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创作,萧红依凭的是自己的秉 铺、胡同,小城中的故事与胡同的生活。小城中的故事与胡 性、天份,追求的是自己的独特的语调与声音,形成了属于萧 同的生活虽然以时间顺序来叙写,但因其展示的是一幅幅周 红自己的“越轨”的视角与叙写风格,在《呼兰河传》这幅凝 而复始的物质生活画卷,因而也以空问的形式凝固。第二章 . 固的画卷或歌谣中,其视角的越轨已创造出文体的价值。 小城的精神生活画卷主要由四幅风俗画组成:跳大神、放河 一 、 叙述视角的迁移与画面或歌谣的凝固 灯、野台子戏、娘娘庙会。画卷的展开虽是按时间来排序,形 在论及《呼兰河传》时不少研究者注意到了它的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