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造性研究课教学设计(说课教案)
创造性研究课教学设计(说课教案)1999/12/20
课题 地 震 说课教师 李 钢 说教材(包括创思点)
本节教材的地位
在第四章中的地位:地震是内力作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前面所学的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关系密切,可以看作是内力作用这部分的总结,故本节教材的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教材的特点
本节教材是大学教材的浓缩,故内容枯燥乏味,感性素材太少,理性概念的描述过于简要,教材的写作风格基本上是结论的堆栈,原理的过程分析很少,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想学好本节课内容,一定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充分思考,否则,难以使学生真正学懂。
防震减灾、临震自救是本节课的思想教育点,抓住该教育点,一方面宣传科普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例如,教师让学生思考假如厦门发生大地震,将如何防范,并向市长提出建议。
烈度的综合分析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即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教育点,也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结合点。
地震绝大多数集中在环太平洋带的成因分析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绝好教育点。
显性教育价值:德育点:科学精神、减灾意识
创思点: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烈度分析
隐性教育价值:向权威挑战的独创精神
本节教材的显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认识了有关地震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隐性教育价值在于有利于培养学生向权威挑战的独创精神。因为教材关于地震的某些叙述并不完善,现代地球科学的研究新成果很少体现,这给学生的创造留下了空间。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的预期重点是:构造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产生原因、震级与烈度的深入理解。其依据是:《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本节教学内容的预期难点是:构造地震时空分布规律的成因探究;震级与烈度的概念理解及应用。其依据是:这部分教材阐述过于简要,尤其是构造地震为什么大多集中在环太平洋带这个问题,教材没有解释,只是笼统的讲地震集中在板块边界。故此,估计为难点。震级与烈度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但多为错误的认识,欲扭转则有一定难度。
重难点的调控:根据本节课初始7分钟左右的现场学生知识交流的情况,临时调整讲课的重难点时间安排。依据:由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只能在上课时得到反馈,而教师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时间安排必须充分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故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随机应变的即时调整。
(四)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防震减灾意识。
知识目标
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掌握地震的科学描述方法,掌握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掌握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了解地震测报和临震自救的一般方法。形成关于地震知识的有序结构。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地理现象成因的能力;运用地震发生原理解释地震时空分布规律,并用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初步学会发散性思考问题及综合评价问题。
说教法(包括创造性教学方法)
教材的优化重组:
将教材原有的讲课顺序即地震的发生----震级与烈度-----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地震的预测,调整为: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描述(震级与烈度、震源与震中、震源深度与震中距等基本概念;影响烈度的因素)----地震的预测与临震自救(其中,临震自救为补充内容)
理论依据:
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一般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本节课中地震的时空分布可在图上直观体现,应属于感性知识,而地震的成因较抽象,当属于理性知识,故而将教材原有的顺序做此调整。
创造性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欲望和探究心理,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本节课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法,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再探究其成因,即采用归纳式思维模式。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要加强中小学科普教育、宣传的精神,结合省教委关于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精神,本节课根据厦门处在台湾海峡多震地带的实际情况,增补了临震自救的宣传内容,并适时地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删减部分教学内容(把教材中阐述明了的懂易知识,如地震的成因类型、地震的预测、震源深度的划分等)的讲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推理式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主要借鉴台湾学者陈龙安先生创立的“爱的”(ATDE)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该模式如下:
对于重难点知识,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实施“问、想、做、评”的教学活动。其中“问”包括学生的提问和教师创造性的提问;“想”包括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发散与演译思维);“做”主要指做练习(笔头与口头);“评”主要指师生共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爱的教育,暂缓批判,容忍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