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第八单元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
第一节 环境监测
1.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和原则
1.什么是环境监测:
是认识和掌握环境,评价环境的手段。
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
是为环境管理决策、立法、执法提供依据的途径。
2.环境监测的目的:
(1).评价现状,预测趋势
△.提供现状数据,判断是否达标(太湖零点行动)
△.确定污染物的分布现状(时间分布、空间分布)
△.评价防治的现状和效果。
△.预测污染发展的趋势(潜在的对生态和人群的影响等)
(2).获得环境背景值
(3).揭示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污染 . (找出当地主要环境污染物 )
(4).制订法规和质量标准等。
3. 环境监测的分类:
分类方法很多。现以按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性质来分类的方法为例介绍如下:
(1).监视性监测( 也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这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
△方法:在控制区内选择代表性样点,对环境的主要指标进行定点、定时、定期的
长期监测或连续自动监测。通常以一中心多站点的监测网方式进行。
主要有两方面的决策工作:污染源监测、环境要素监测(如水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
△ 目的:全面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并预见发展趋势。
现在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地区,全国以及全世界的环境质量状
况。例如,通过温室气体全球监测网络,可以掌握世界各地温室气体的
的排放情况等。
(2).研究性监测:
△ 目的:研究并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对环境的污染强度和范围及其迁移转化
规律等。
△方法:由较高专业技术技能的人员通过较先进的设备测定完成。往往需要多学
的联合协作。如需要化学、生物和物理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一
种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和迁移转化规律等。
(3).特种目的监测:
主要对污染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前和过程中所做的应急监测和为解决环执法产生矛
盾而进行的仲裁性监测(排污费、民事赔偿)。
分类方法还有:按环境要素分的,包括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
按部门分的,包括农业环境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4. 环境监测的原则:
(1).对象的选择:
需要监测的指标项目很多,但限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需对所要监测的
污染物进行筛选,选择时主要根据以下几条标准确定要监测的污染物:
(1)毒性大、危害重、影响广的污染物. (监测的意义性)
⑵. 对选定污染物有最可靠的测试手段。 (监测的可行性)
⑶. 能 标准.或对生物的影响做出正确判断的。 (减少盲目性)
(2).优先监测原则:
⑴.局部污染物监测让位于广大范围或全球性污染物
如优先监测 SO 、CO 、NO 等。
2 2
x
⑵.旅游 水域:优先监测感官指标。如颜色、气味、造成腐败的因子等。
⑶.农 水: 优先监测毒物含量。如 Cd、酚、Hg等。
二.环境监测方案设计
1.根据检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