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之风与茶具设计思维.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茶之风与茶具设计思维

学 术论坛 XUESHULUNTAN 饮茶之风与茶具设计思维 * 安徽农业大学  钱安明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  陆小彪 1 2 3 摘  要:饮茶之风的兴起促进了茶具的发展。本文论述“投茶法” 、“点茶法” 和“泡茶法” 相继起或并行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广泛使用的茶具形制和 类型的相应变化。从人类行为学角度研究器物演化,考察饮茶之风的变化对茶具设计思维的影响。 关键词:茶具;茶文化;饮茶之风;设计思维 “茶” 字可被分拆成“人在草木中”,饮茶之人追求类似“躲 式的变化是促成茶具演化的直接动因。茶具从无到有,从简到繁, 进苏州园林”以避世、自在生活的人文情怀。“因茶而生”的茶 再从繁到简的曲线发展趋势反映出文化价值观的变革,茶具设计 具在满足其用具功能之后也有了艺术美的追求。 思维与饮茶之风密切相关。 4 注释: 茶具包括三层意思:1.tea set 2.tea service 3.tea-things ,广义 的茶具包含茶叶相关的设备、服务和其他用品,核心是茶器,亦 1.“投茶法”即煮茶方式。三国张揖《广雅》:茶饼研末投入沸水,加 称为茗器——即狭义的茶具。本文所论茶具是指专用于“茶叶饮用” 上葱、姜,煮好即饮。 的实用器物。 2.“点茶法”是将沸水注入已研有茶末的盏中。 3.“泡茶法” 即泡芽茶和叶茶。明代洪武皇帝体恤民力“罢造龙 一、典籍所及的古代茶具 团”,召告天下“听茶户惟茶芽以进”。 自秦汉至六朝,吃茶渐成风尚。“茶食不分”的茶具历史就 4.世纪版《英汉汉英词典》p714,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是一般饮食器具的演变史。据《南窗记谈》“饮茶始于梁天监(公 5.唐代陆羽所述“二十四器”在历代文献抄录中多有出入。 元 502 年)中事”,西汉王褒《憧约》“烹茶尽具,酺已盖藏” 6.《长物志》:宋元“茶罏”,亦称“风罏”。 佐证出现独立的“茶具”。唐代皮日休《茶具十咏》“茶坞、茶人、 7.《遵生八笺》:“元时,杭城有姜娘子和平江的王吉二家铸法,名擅 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茶经》 当时。” 5 8.钟鼎彝器上多用“饕餮”兽形装饰。明代茶罏意欲仿古。 中茶圣“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 。古代“茶具”涵盖所有与茶叶 相关的器具与活动。 9.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 沸、二沸、三沸”。 二、煮茶时期的特制茶具 10.罂是一种大肚小口的瓶子。唐代茶壶小口利注水泡茶。 唐宋时期的茶饼、茶串是紧压茶,敲碎、研细后煎煮,需要 11.宋蔡襄《茶录》:“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 一系列成套的茶叶加工与过滤工具。这和苏州人精细品蟹而开发 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 出“蟹八件”甚至“蟹十八件”同理。 12.《阳羡名陶录》:“供春,吴颐山家僮也。”供春本姓“龚”。 6 13.《长物志》:“茶壶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