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蛛网膜下腔出血 定义(SAH)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定义: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HA)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年发病率为5-20/10万,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还有高血压性动脉硬化,也可见于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2)中脑环池SHA:占所有SHA的10%,是一种良性却“神秘”的情况,出血中心位于中脑或脑桥周围,但DSA检查正常不能证实有微动脉瘤存在。症状通常表现爆炸样头痛。预后好,患者可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无再出血风险,不发生血管痉挛。 3)梭形纺锤状血管瘤:通常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扩张。 4)真菌性动脉瘤:心内膜炎伴血管滋养管脓毒性栓子所致,血管壁继发性破坏以致只剩内膜。倾向分布于大脑中动脉末梢支,多发性末梢性外侧动脉瘤应提示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5)肿瘤性动脉瘤:是瘤栓与之后经血管壁生长所致。常发生在心房黏液瘤和绒毛膜癌者。 6)夹层或外伤性动脉瘤:可在外伤后或自发性发生,也是SHA常见的原因。 (2)脑动静脉畸形:约占10%,多见于青年人,90%以上位于幕上,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 (3)其他:如心脏黏液瘤转移、廉状细胞疾病、凝血机制障碍、动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和未确定的病因等。 病因 自发性SAH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75%;其次是脑血管畸形,约占5~10%;其它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Moyamoya病)等;约10%的患者原因不明。 蛛网膜下腔解剖结构 人脑的表面有三层膜,由内及外依次是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叫蛛网膜下腔,正常由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充盈。当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统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英文简称SAH。?自发性SAH约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的15%。 临床表现: (2)恶心、呕吐是本病剧烈头痛常见的伴发症状,多呈喷射性。若患者呕吐咖啡样液体多表示病情危重,预后凶险。 (3)脑膜刺激征:患者出现颈强、Kernig 征和Brudzinski征等脑膜刺激征,以颈强最多见,而老年、衰弱患者或小量出血者,可无明显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常于发病后数小时出现,3-4周后消失。 (4)意识障碍与出血量有关,一般神志较清楚,也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血管痉挛多发生在出血后4-14天,此时患者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瘫痪症状均可加重。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SAH) 临床表现: (5)神级系统检查:局灶体征的表现依不同部位脑血管破裂而异。如脑底动脉环上动脉瘤破裂常动眼神经麻痹,或出现韦伯综合症。 (6)眼部症状:20%患者眼底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血,发病1小时内即可出现,是急性颅内压增高和眼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对诊断具有提示。此外,眼球活动障碍也可提示动脉瘤所在的位置。 (7)精神症状:约25%的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欣快、谵妄和幻觉等,常于起病后2-3周内自行消失。 (8)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脑心综合症、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等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4.动脉瘤的定位症状 (1)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有前额和眼部疼痛、血管杂音、突眼及Ⅲ、Ⅳ、Ⅵ和Ⅴ1脑神经损害所致眼动障碍,其破裂可引起颈内动脉海绵窦漏。 (2)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动眼神经受压的表现,常提示后交通动脉瘤。 (3)大脑中动脉瘤: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和抽搐等症状,多提示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的第一分支处。 (4)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单侧或双侧下肢瘫痪和意识障碍等症状,提示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或前交通动脉。 (5)大脑后动脉瘤:患者出现同向偏盲、Weber综合症和第Ⅲ脑神经麻痹的表现。 (6)椎-基底动脉瘤:患者可出现枕部和面部疼痛、面肌痉挛、面瘫及脑干受压等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5.常见并发症 SHA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再出血、脑血管痉挛、急性非交通性脑积水和正常颅压脑积水等 (1) 再出血:是SHA主要的急性并发症,指病情稳定后再次发生剧烈头痛、呕吐、痫性发作、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颈强、Kerning征加重,复查脑脊液为鲜红色。20%的动脉瘤患者病后10-14日可发生再出血,使死亡率约增加一倍,动静脉畸形急性期再出血者较少见。 (2)脑血管痉挛:发生于蛛网膜下腔中血凝块环绕的血管,痉挛严重程度与出血量相关,可导致约1/3以上病例脑实质缺血。临床症状取决于发生痉挛的血管,常表现为波动性的轻偏瘫或失语,有时症状还受侧支循环和脑灌注压的影响,对载瘤动脉无定位价值,是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病后3-5天开始发生,5-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