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docVIP

益生菌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益生菌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doc

  益生菌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益生菌制剂;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on colitis,UC)是指病因未明的一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以慢性过程、自动复发为其特征。患者多为青壮年,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UC的发病人数在我国逐年增多,基于多家医院病例统计推测,患病率为11.6/10万[1]。目前该病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以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为主。近年来研究发现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与UC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益生菌制剂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益生菌制剂作为一种新的微生态疗法,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提供了超越传统使用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方法。很多益生菌制剂显示出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与传统的治疗药物同时使用时效果更为明显。   我科采用益生菌制剂辅助美沙拉嗪治疗UC患者并观察临床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   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临床确诊的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9~56岁,平均38.2岁;病程半年~15年;初发8例,复发12例。对照组男9例,女5例;年龄21~61岁,平均40.3岁;病程4个月~12年;初发5例,复发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结肠镜下炎症程度及范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确诊标准   符合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2]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 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及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可有关节、皮肤、眼及肝胆等肠外表现。所有病例均排除细菌性痢疾、肠阿米巴病、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 细菌培养(沙门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杆菌、需氧及厌氧菌) 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   1.2.2 结肠镜检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2]的建议: 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1.2.3 排除标准   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和血液、内分泌系统病变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对水杨酸制剂过敏者;于治疗期间不遵医嘱不配合治疗者;治疗结束后未复查肠镜取局部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用药   全部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艾迪沙),1.0 g/次, 3次/d,同时给予益生菌制剂(双歧三联活菌,上海医药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生产,每粒含药粉0.21 g)2粒/次, 3次/d,三餐前服用。对照组给予口服艾迪沙1.0 g/次, 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同时两组于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进食海鲜及牛奶等诱发加重病情的食物。观察完毕后仍继续服药巩固治疗,维持量为艾迪沙1.5 g/d;双歧三联活菌,2粒/次, 3次/d,三餐前用药。   1.3.2 组织标本的收集   34例患者均于治疗前行肠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应用电子肠镜进镜至回盲部,退镜观察乙状结肠或直肠病变最明显处取黏膜2 mm×2 mm×2 mm大小两块,予10%甲醛固定,送检,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400倍镜下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34例患者于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查肠镜并作活检组织学检查,步骤同前。   1.4 观察指标   1.4.1 主观症状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进行症状学随访(大便次数、黏液脓血便、腹痛、腹胀等症状),并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在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病例数。   1.4.2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黏膜复查有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 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1.0医学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